临汾新闻网讯 “工厂建在村里边,不用到处找活干,打工种地两不误,脱贫致富把梦圆。”这是大宁县昕水镇而吉村的一位贫困户编写的几句顺口溜,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在电子元件扶贫车间上班的喜悦心情。这也是昕水镇按照县委“深化农村改革、攻坚深度贫困”战略部署,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亮点工程之一。
2018年以来,昕水镇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头等位置,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行“13345”党建工作法和“1342”脱贫攻坚新办法,综合布局、统筹推进,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就。
强基固本促脱贫
昕水镇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推动工作重心和资源力量下沉、强基固本。投资230余万元,提档升级村活动场所5个,新建文化广场4个,便民服务中心5个,全镇1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有效补齐了基层组织短板。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开展党日活动,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6名,发展新党员13名,有7名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受到市县表彰。
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全镇14个贫困村进驻帮扶单位22个,派驻“第一书记”14名、帮扶工作队15个,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开展“冬季攻势”大会战,逐季逐户开展工作自查,以“两率一度”为工作重点,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推动各项帮扶举措精准落地。据统计,全镇2018年脱贫1171户3236人,未脱贫户204户53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97%,脱贫攻坚实现“再战再胜”。
精准扶贫拓富路
昕水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推动产业扶贫措施落地见效。2018年共新栽植苹果树767.8亩,实施苹果树水肥一体化136亩、高接换优882.4亩,完成了果园灌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旱涝保收。全镇新建养牛场4座,养殖乌鸡3930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192户643人喜迁新居。贫困村光伏电站全覆盖,光伏发电规模达到4300千瓦,每年收益413万元;生态扶贫去年完成购买式造林任务1.8万亩,参与造林的贫困户人均收入1.2万元。资产性收益扶贫为8个村委注入扶贫资金260万元,带动336户贫困户实现增收;金融扶贫共为297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1485万元,户均贴息189元/月。劳动就业扶贫共聘用道路养护员29名、保洁员70余名、护林员59人,使他们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同时,在安古村、而吉村、石城村建设医用手套包装、电子元件、赤焰椒加工等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38人,人均月收入1000余元,使村民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由农民到工人的“华丽转身”。
在“深化农村改革、攻坚深度贫困”中,村集体合作社承揽工程,具体实施道路建设、饮水安全、文化广场和卫生所等小型工程25项,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50万元,贫困户参与务工350人,人均收入2000元,有效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落实政策惠民生
昕水镇充分发挥政策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关键作用,全力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惠及百姓。
全镇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户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实施了十五年免费教育,对二本以上的贫困大学生每人补助5000元,对二本以上本科生每年给予一万元的补助。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为全镇560户656人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235.6万元;为43户49个五保户发放五保资金34.4万元。把农村特殊人群纳入低保兜底,实现应兜尽兜。农村危房改造完成验收122户,解决农村危房历史遗留问题18户;实施了2个村道路硬化工程和11个村委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了4个村委卫生室和9个村级文化广场,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真心扶贫、真情扶贫,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致富技能、尽快摆脱贫困现状、过上幸福生活是昕水镇全体干部职工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如今,这里正唱响一首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进行曲,处处展现出一幅幅产业持续发展、村容村貌改变的美丽画卷,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很快就会变为现实。(侯耀强 杨瑜 贺靖莹)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