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的一天晚上八点整,大宁县广电中心主任冯效贤从山上驱车来到我家。饭没有吃,水也没有喝,寒暄了几句,便掏出三卷本《大宁县广播电视志》打印稿,与我探讨起来。最后,冯效贤主任诚恳地嘱托我为志书写个序。看着他那诚挚的目光,我没有丝毫推辞,爽快地应承下来。
回到屋里,静坐在沙发上,我不禁回忆起与大宁县广电中心的情缘往事。
那是2000年2月,我脱掉穿了30年的军装,转业到临汾市广播电视局担任副局长,分管全市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上任伊始,为了实现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消灭行政盲村,全部达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重大战略,我来到了大宁县。没有歇息,我就同广电中心的同行们一起跋山涉水,调查研究,勘测地形,足迹遍及全县所有的重点乡镇和行政盲村的角角落落,督查指导,协调服务。在问题较多的乡镇和行政盲村,我们一个乡镇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一个村庄,一个农户一个农户地查看。乡镇干部和村民们,无不被广电人那种节奏快捷、工作扎实、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所折服。
尤其是在“村村通”工程倒计时阶段,我们得知大宁县的问题比较突出,寝食难安,在短短的10余天内,4次奔赴大宁,现场办公,督查协调,磋商解决困难,加快进度。大宁县广电人深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服务两个文明建设,是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面对经费不足、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困难,他们不畏困难、主动进攻、不计报酬、风餐露宿、昼夜奋战、无怨无悔,凭着对广播电视事业的一片忠诚,凭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打响了“村村通”工程的“攻坚战”,硬是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成功安装了两座广播电视发射塔。
9月20日,安古乡、榆村乡两座高30余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巍然耸立、直刺苍穹。这标志着临汾市629个行政盲村全部消灭,“村村通”工程提前圆满完成,大宁县广电人做出的突出贡献,载入了史册。
自此,我便与大宁县广电中心缔结下难以割舍的情缘。说来也巧,每年年终,只要采取抓阄定点下县考核的方法,我一准儿抓到的是大宁县;担任临汾市禁毒工作领导组成员后,禁毒委又让我与大宁县签订了责任书。因而,我无数次来到大宁县,对广播电视工作的发展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大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垣川交错,地貌复杂,可谓是山连着山,峰恋着峰。有人说,这里山高沟深;有人说,这里地老天荒。多次来到大宁,我真切地感受到山高沟深与地老天荒的独特“风韵”,欣喜地看到,在这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的小城里,活跃着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大宁县广电队伍。他们一任任、一茬茬,用饱蘸心血和汗水的笔墨,书写着广电事业的新篇章;用满腔激情和高昂的曲调,放歌着新时期的新辉煌。
自从1957年1月,大宁人民广播站建立以来,春秋寒暑,花开花落,大宁县广播电视事业,沐浴着沧桑岁月的洗礼,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在风霜雪雨的征程中,走过了60载峥嵘岁月。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综合,规模不断拓展,基础不断夯实,影响不断提升。
特别是2007年以来,大宁县广电中心领导带领全体广电人,高举旗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眼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全县工作大局,团结拼搏,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克服事业先天不足、基础薄弱、包袱沉重等诸多困难,强化广电宣传,全面完成上级广电部门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广电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大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成为推动大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正是基于一个明智当家人的成熟思考,大宁县广电中心才把“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栏目内容的不断创新,合作成果的不断丰富,自身建设的不断强化,精准扶贫的不断助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开创大宁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局面,为打造建设“有机大宁、园艺大宁、诚信大宁、文明大宁、幸福大宁”的崛起,做出了广电人应有的贡献!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大宁县广电人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放歌岁月,以一种崭新的思维去理解岁月。从此,他们便把拼搏的意义、奉献的价值,定位于真实的岁月之中。
2017年12月,大宁县广电中心迎来了自己发展进程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刻——60岁生日。这恰似一阵和煦的春风,给大山送来了春的信息;这仿佛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悄悄滋润着山城人的心田;这犹如一声响彻天宇的春雷,激发了大宁广电人强化新认知、追求新目标的热情。
60年披荆斩棘,60年栉风沐雨,60年创新发展,60年铸就辉煌,真的是一路走来一路歌。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声,都是美妙的强音。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60年来大宁广电人的创业奋斗历程,弘扬广电人的精神,大宁县广电中心决定编纂出版《大宁县广播电视志》。这是大宁县广电有史以来第一部志书面世,可喜可贺!
捧读凝聚着大宁广电人心血和汗水的《大宁县广播电视志》样稿,作为一个老广电人,我既兴奋又自豪。兴奋的是,大宁县广电中心终于有了一部承载历史的志书;自豪的是,我有幸为志书作序,尽了一己微薄之力。
这部志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图文并茂、全面客观地记录了大宁广电60年的风雨历程和发展变化;充分展现了大宁广电事业在发挥耳目喉舌作用,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动和促进全县转型跨越、大力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集中反映了60年来,大宁广电工作的宝贵经验;真实记录了大宁广电人,拼搏进取的奋斗足迹。
这部志书,以文字记叙为主,辅以简表,清新悦目。我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几代大宁广电人呕心沥血,不懈努力的创业史、奋斗史。这部志书的编纂出版,不仅为大宁县留下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丰富翔实的广电史料,而且为广电后来者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是大宁广电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在收稿的瞬间,我似乎听到了大宁广电人踏着创新的脚步,唱响了铿锵前行的四季之歌。
春之歌,是婉约的。温和、矜持、柔婉,但绝不脆弱,每一个音符都透着昂扬和豪迈;夏之歌,是雄壮的。用心用情,吹响了一串稔熟的音符,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秋之歌,是宏厚的。在笑声、风声、雨声、虫鸣、鸟啼合奏着的意趣天成的交响乐曲中,走进了成熟、走进了希望;冬之歌,是粗犷的。始终保持着力争上游的天性,用坚韧的鼓槌,振荡着时代脉搏的音响。
一路走来一路歌。那闪亮的琴弦上,有火热的心肠和甜蜜的梦幻;那喧天的锣鼓里,有铿锵的脚步和诚挚的誓言;那飘逸的曲调中,有探寻的执著和无悔的奉献!
“登高声自远,何须藉秋风!”我坚信,大宁广电人那一串串坚实有力的脚步声,定会完美组合成一部更加精彩永恒的歌曲经典!
(王友明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