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发现书法家王铎撰写的墓志铭

 

2015-04-12 23:31: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王隰斌)日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说,前些年洪洞一建筑工地出土了两块石碑,拉回家一看,石碑上有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王铎的名字。4月11日,在这位读者的介绍下,记者目睹了这两块珍贵的石碑。
    石碑收藏者介绍,前些年,洪洞搞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工地上出土两块石碑,施工方视其为建筑垃圾准备填埋。儿子知道父亲爱好收藏,便出资雇了一辆三轮车将石碑拉了回来。经过清洗才发现这是两块墓志铭,一块为铭额,一块为铭文。仔细一看,铭文竟是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王铎撰写的。现代人对王铎的书法与诗文有研究,却不知道王铎还与洪洞有缘。在那个年代,洪洞县谁有这么大的面子竟能请到王铎书写铭文·现代人只知道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书法独具特色,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据史料记载,他祖籍洪洞,生于河南孟津。书写铭文的李元鼎生年不详,卒于清世祖顺治十年左右。他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李自成陷京师,李元鼎投降授于原官职。到了清朝,他被授于太仆寺少卿。累擢兵部右侍郎。他工诗文,著有《石园集》三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铭盖上的篆刻是墓主人刘武夷的外甥女婿、担任盐务监察御史的杨义书写,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盐业专卖纪检监察人员。
    “铭额上篆字是‘皇明故武英殿中书舍人武夷刘公暨元配儒人左氏合葬墓志铭’。”收藏者介绍,铭文上镌刻着“赐进士第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年家眷弟孟津王铎撰文”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兵部侍郎年家眷弟吉安李元鼎书丹”赐进士第文村郎巡视长庐寺处盐课监察御史甥婿杨义篆盖”。
    收藏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武英殿始建于明初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铭文中的主人应该在该殿工作,专门起草朝廷大内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文书。其文采深得王铎、李元鼎敬佩,因此他们才一个撰写了铭额,一个书写了铭文。
    铭文第一段大意为,王铎与刘伯子是洪洞人,同年同里,玩的快乐,他与刘公是伯仲相称,刘是伯,他是仲,刘武夷从县令起家,“由西台中丞进少司马”。仲子武夷“因王事鞅掌,积劳成疴,遂以庚辰春三月过疾不起”。第二段缅怀了刘武夷与他在一起日子,称赞刘武夷是当时的“七才之一”,文中介绍了夫人左氏伴刘武夷,在庆阳、河间等县当过通判,他与武夷同为朝廷之臣,还“同举于乡臣捷南宫,后为都御史”刘公随后到四川任布政司左参政……孝顺的刘公“生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丙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崇祯庚辰年((1640年)年三月十日,享年四十有五,娶左氏后生下一聪慧的女儿。”文章以精练的语言赞誉了刘武夷的人品及后人所取得的成就。铭文中还提到了“顺治辛卯(1651年,也就是顺治八年)年正月二十一日”。显然此墓是在清初由刘的后代操办合葬的,好友王铎、李元鼎也鼎力相助。
    两块墓志铭大小约为50×50厘米,厚度约15厘米,石质为石灰石。从篆刻与小楷书写上看,李元鼎与杨义的书法功底也很是了得,从而更显得两块墓志铭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