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茨发明了一个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并向日本东京参谋总部夸下海口说:“铁滚‘扫荡’可以将八路扫到黄河边,不战而亡。”东京日军参谋总部首脑十分兴奋,忙催着组织实施。冈村宁茨立即把华北日军3个师团和2个伪军师,共5万多兵马集合起来,由太岳区的岳南、岳北和中条山分三个方向各以三层兵力进行“扫荡”,准备全歼在太岳山区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太岳军区陈赓将军的部队。为了让部下在现场体会他这“铁滚扫法”的魔力,冈村不顾各地战事紧急,又下决心从各个战区抽调中队长以上的军官“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在临汾城内集结,来太岳区进行实战观摩。
1943年10月17日,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科收到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华北各地抽调旅长、联队长和少佐百余人及军官学校学员和护送部队,共180余人,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由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率领,乘汽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地实地参观。正巧太岳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领386旅16团赴延安在临汾北边的洪洞县境内停留。于是,陈赓即刻下达十万火急命令,要王近山率领16团于临屯公路上设伏,务必全歼这个日军“军官战地观战团”。
王近山接到命令后,立即向16团的官兵动员:歼灭这么多的日军将校军官,等于消灭5万日军。我们要给敌人一颗足以震撼其大本营的重磅炸弹。1943年12月24日凌晨,参加战斗的4个连队全部进入日军韩略据点附近的韩略峡设伏区。官兵们在旷野隐蔽了8个小时,无一暴露。上午8时20分,插着太阳旗的车队3辆吉普车在前,10辆大篷卡车随后,紧密衔接,进入我军伏击圈,快速前进。王近山一声令下,负责截尾的6连指战员突然以手榴弹、掷弹筒向敌人开火。在爆炸声中,燃烧弹击中了敌末尾第二辆车,堵死了车队的退路。末尾车上冲下来十多名日军,当即被我飞蝗般的子弹击毙。6连班长赵振玉带领全班战士从陡壁上飞奔下公路,从敌人汽车上夺下重机枪,顺着公路猛扫。敌人遭此突然打击,一时不知所措。领头的汽车急速向前猛冲,被我9连打烂头车,拦住去路。这时,敌车队前后都被卡住。担任主攻任务的四五连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冲上公路,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拼杀中,日军指挥官服部直臣少将看到逃生无望,举刀剖腹自杀。随车的120多个日军将校军官和60名护送士兵全部被打死。八路军仅战刀就缴获百余把。
韩略战役的胜利,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腹地的反扫荡作战。就其规模来说,这次战役不算太大,但是其一役歼灭敌寇官佐规格之高、数量之多、对敌军士兵及统帅部震撼之大、对全国抗日军民的振奋之巨,却是独一无二的。韩略战役已经作为伏击战的经典战例,列入人民军队的经典战史以及国外各著名军校的教学案例。
锡刚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