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斌
三不管的传说(上)
洪洞有个三月三接姑姑民俗活动,已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的是羊獬村和历山的走亲故事。战火连天的岁月里未断,极左思潮肆虐的时期也照样走,一走就是几千年。韩家庄三不管的臭名声,也随之传说了几千年。
羊獬人三月三日历山接上两位姑姑(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返回羊獬村,沿途要经过十二个村庄,村村送水设饭,锣鼓迎送,只有韩家庄没动没静,水也不送,饭也不管,更别说锣鼓迎送了。为什么有这个例外?这究竟是为啥?这是因为,舜的继母韩氏,是韩家庄人。韩氏视舜为不共戴天之敌,挑唆娘家不同舜过亲,韩家庄是一姓村,一家不过,同宗同村全都不过。娥皇女英活着不过,死后的走亲活动更不过了。韩家庄人就这么六亲不认,不仁不义,令人耻笑。韩家庄人面对这有损尊严的传说,竟也不争不辯,一笑了之。哑吧吃黄莲,韩家庄人心里有数,行的端走的正,不怕旁人指脊背。
从《尚书》、《孟子》、《史记》到《中国通史》、《中国人史纲》等史典传说故事画冊,比比皆指舜的继母韩氏如何如何暴戾,对舜如何如何惨害。这些史家大家下笔时为何人云亦云,肆意演义抹黑,也不想上一想:舜兄弟两个,舜六岁生母就亡故,父亲瞽叟又是个瞎子,韩氏一进门就挑起了前妻两个孩子的憮养任务,又要侍奉瞎子丈夫,这是常人能接受的?只有韩氏以为她出生在韩家庄济民堡,是韩流之后,瞽叟也有皇家血脉,"门当户对",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其一。其二,也不想上一想,一个六岁的娃娃,若不是继母驱寒送暖供养衣食,如何能长大成人?其三,他们当然知晓舜耕地时敲打的小簸箕,引人注目,尧从那张小簸箕上认识舜,终成"簸箕问鼎"千古佳话。他们可哪里知晓那簸箕出自舜的舅舅、韩氏的弟弟之手,那是韩氏请求弟弟给舜特编专供,同常用的不一样。绳儿粗,柳条粗,舌头板板厚,还加了耐磨的羊皮条,编的又密实,包边框的柳线又多一层,壮实坚挺,耐敲打,声音还亮。单说这三点,韩氏对舜亲也不亲,功大过大?
大家史家,应该知晓,舜同尧的两个女儿成亲,没有问过瞽叟和韩氏,是瞒着二老双亲,先合计说妥,到事跟前才告说了一声。这能是尧的圣明,这能是舜的孝顺?按他们的推断韩氏是会大闹典礼发泼混,可没料到,韩氏百依百从,忍受着屈辱,通知娘家人都到场送笸箩簸箕柳帽贺礼助兴。儿子结婚是喜事,能娶皇帝的两个女儿更是求之不得大喜过望,高兴还高兴不过来,还能出怪搅和?并意外地由此产生了古典鼓乐威风锣鼓流传至今。他们哪里知道这是舜舅舅家的大贡献。
韩家庄人也想过为出家女韩氏伸义正名,手心手背都是肉,为韩氏翻案正名,那是要伤害外甥舜的名声的,哪个大哪个小,哪个重哪个轻,韩家庄人掂量过了,于其为韩氏正名,不如继续坚持维护外甥舜的尊严。前者是家事,后者是国事,事关国体,不可因小失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既然韩氏如此识大体顾全局,舅舅家也有情有意有见识,为啥头都瞌了不作揖,头和身子都过了,能叫个脚绊住一一来了个三不管的传说呢?这大大有损韩家庄7的名声呀!岂不知韩家庄人默认不语,心安理得。这是因为这个传说在韩家庄还有一个地方版本的传说。
三不管的传说(下)
话说羊獬村接姑姑返回的消息,早传到了沿途12个村的耳朵里,都管水管饭,锣鼓接送。不知是官家的要求,还是众人议定,沿途村民总要显示敬畏亲近,通称亲戚,留个好印象。
韩家庄该如何应承?村里人派舜舅舅上历山同韩氏商议。韩氏说:三不管。趁机把舜瞒着她二老成婚之事的委屈抖露出来。舜舅舅一听,顺手拿起手旁的一小簸箕敲了敲说:知道这样那你还叫我们来贺礼?就是来了也要同尧王理论理论,把舜训导训导。韩氏说:那我不成了憨憨二百五?这一回三不管,就是要借这个茬茬,叫舜知道他在二老身上有亏欠有短处。叫他当了皇上低调作人,别抵脑大。提醒他少给百姓派差派粮。想不到韩氏竟有如此深的寓意和如此高的境界。舜舅舅点头赞成。可是情面上总觉得欠妥。
这时舜进了门,见舅舅也在,分外欣喜。一一道过礼后,笑问两位大人刚才论说什么。舅舅说:正商议如何应承接亲的队伍,吃干靣?还是炒盘子?舜说:我也正是来禀告母亲大人,我同俩媳妇议过了,不麻烦舅舅家,啥也不用管,咱是正道亲戚,不跟他们一样。再说长辈迎送小辈怕是颠倒了,我们承受不起。三一个是,前一个村石家庄刚用过饭走了没十里地,下一个村杨家庄不到二里又有饭,韩家庄这顿饭着实用不得。就省了舅舅村破费吧。舜为婚事起先瞒着双亲一直愧疚,想借此事表示一下歉意。舅舅也听出了这层意思,还是说:破费不了几个,多编两张簸箕就是了,免得外人又说三道四。韩氏说:就以咱舜的心思办,不管水不管饭,不锣鼓迎送,跟别的村就来个不一样。若有人说长道短,就说这个主意是我拿的。反正恶名声在外,再背一次黑锅也压不着。就这样三不管的传说发生了,流传了几千年。局外人都蒙在鼓里。
如今,韩家庄又管喝又管吃,锣鼓又迎送,场面最大,人数最多,欢庆的标语贴满村,横幅几十条,彩旗几十面,迎送的锣鼓三班子,一班子男的,一班子女的,一班子老的,敲打表演三场,进香贺礼十分庄严……在十二村之中又形成了与先前不同的另一个例外。(韩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