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故事美名扬

2016-03-09 10:33: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位于尧都区西南25公里的姑射仙洞,即庄子《南华经·逍遥游》所载“邈姑射山有神人居焉”之地。其地因庄子称誉而名满天下。大凡名山胜地皆有优美故事相流传,仙洞故事亦不例外。

  鹿仙女出自佛经

  鲁迅先生曾称引进外国技术或文化为“拿来主义”,殊不知此手法在仙洞故事中早已有之。

  在仙洞的诸多传说中,最著名的当属鹿仙女故事。传说,鹿仙女为姑射神女所生。姑射神女因犯天条与凡人婚配,被玉皇大帝知道遣神将捉拿,姑射神女遂变化为梅花鹿生鹿仙女。鹿仙女长大后,貌如其母,足不沾尘,凌空飘逸,常穿行南北仙洞之间为道人传递火种,后与尧相爱成婚。故今仙洞有与姑射神女相关的仙女峰(又称睡仙女),有产鹿仙女的鹿沟,有鹿仙女与尧王成婚的鹿仙女洞、石烛峰、梳妆台、仙磨、天梯等胜迹。这众多的仙迹和传说,为仙洞胜境增添了无限情趣。

  然而,考鹿仙女故事所由来,却非本土所有,乃出自佛经故事,也就是说,是从印度“拿来”、移植的“舶来品”。经载鹿产一女,唯脚似鹿,由南窟仙人抚养长大。因南窟火种熄灭,仙人让其到北窟仙人处取回火种。北窟仙人让鹿女绕宅七匝,步步皆生莲花,遂与之火种而去。令人惊奇的是,今仙洞分南北二仙洞,隔沟相望,与佛经南北二窟仙人故事颇相似,足见鹿仙女故事“拿来”、移植之巧妙。其后半部分与尧成婚故事,则说明佛教故事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传统文化融合之深厚。

  鹿仙女故事不独仙洞特有,野史载江北古迹亦有一鹿女丹泉。说是古代此处有一庵,僧养一白雌鹿,产一女,为鹿母所乳。女长大后,貌丽如仙。一次,鹿女在众目睽睽中竟着彩衣升天而去,众皆罗拜。此故事说明,天下鹿女非一处。

  赵匡胤三游姑射山

  南仙洞碧岩寺山门悬挂有一副尧都区楹联名手石青柏撰写的楹联:轩辕问政,伊祁访贤,庄子经载神居处;唐宋兴道,明清盛佛,徽宗驾游姑射山。”上联出自史籍,下联出自碑志,涵盖了仙洞数千年历史,颇耐人寻味,其下联尤引人入胜。

  宋徽宗游姑射山故事,见于仙洞观音阁政和八年(1118年)所遗石碑。该碑载:姑射山姑射洞,武德元年(618年)置。”武德为唐高祖李渊年号,武德初,有道士编造老子在羊角山显圣的神话,于是李渊父子诏令天下大兴道观。其后有唐一代皇帝皆在此大兴土木。

  宋徽宗赵佶崇奉道教,云游天下洞天福地。该碑载:政和八年三月,徽宗来平阳姑射,驾游仙境之山,前至马蹄躔(chán),偶遇四仙下棋,仙接驾不止,皇上前行,四仙随驾,遍游景区。”从中可知徽宗确实来过姑射山,故联语用典应属实。

  然而,民间传说的却是赵匡胤三游姑射山的故事。故事说,赵匡胤第一次游仙洞时尚未发迹,登“七八盘”时饿极,遇一樵夫赠馒头3个。恰巧飞来一神鸟,赵匡胤急抛出一个,鸟衔至一岭,遂幻化为“馒头岭”;第二次游仙洞为“千里送京娘”时,至神居洞,忽忆未带香,遂插树枝3根以代香炷,后竟长成3颗粗壮高大的“梅花豹皮榆”;第三次游仙洞为当了皇帝后,他带了大队人马登上“十八盘”,看了“馒头岭”,在一块石头上稍憩片刻,继续前行,后人遂称此石为“宋王石”。

  此故事纯属传说,但老百姓却信以为真,而对石碑置之不理。盖因为赵匡胤是一开国英明之君,而赵佶是一沉溺声色的昏庸亡国之君。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

  庄子经载神居处

  仙洞最负盛名的是神居洞,其洞宽30米、高10米、深20米。洞前建殿,廊下塑白马两匹。入洞,摄入眼帘的是数尊高大的帝尧及四大臣塑像。洞后是“缠腰洞”,由塌陷岩石堆积而成的一面坡,即所谓“洞中有山”。坡塑89尊神像,群神备至,栩栩如生,其洞可说是集儒、释、道三教九流为一堂的神宅仙府。

  仙洞亦有烂柯人

  “烂柯人”之典故出自《述异记》,说是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一旁看到终局,才知手里的斧柄已经朽烂,下山回到家里,同辈人均死尽,此故事对后世影响颇深。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然而,仙洞亦有烂柯人的故事。故事说,山下周家庄有个姓邓的樵夫去仙洞打柴,在“棋盘石”遇二仙翁下棋,遂往观看。久之,二仙翁食桃弃核,遂捡而咂吮。忽见山上桃花忽开忽落,不知凡几,故斧柄及柴、担皆朽烂,至村,人皆不识,寻家门亦不复见。问及村人,皆曰:闻百年前村有一人去仙洞打柴,至今未归。”樵夫始悟“山中方一日,人间数百年”,遂复入仙洞不归。至今仙洞有“半仙洞”遗迹,塑邓半仙像,头戴斗笠,宛如生时。

  此故事与《述异记》王质入山故事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王质遇到的是二仙童,邓半仙遇到的是两仙翁,而且周家庄至今仍有邓姓人家,不能不令人称奇。

  明万历年间临汾县令邢云路《仙人迹》诗尤著称于世。诗前有小序:姑射山有樵夫遇仙人围棋烂柯处,棋石并足迹在焉。”诗云:樵夫逢仙子,须臾已烂柯。彭年同蟪生,隙日白驹过。身外功名幻,樽中岁月多。长安看弈客,胜负竟如何。”诗人意指追求功名利禄的芸芸众生皆如仙洞对局者,不知最终胜负属谁,颇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