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楼市场巷近景
城市发展在临汾的街头巷尾留下了印记,在追寻地名故事过程中,大家了解历史、感叹故事的背后,更可端详城市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访尧都区财神楼一带,找寻有关财神楼市场巷的故事。
老路新巷记录历史
财神楼市场巷,地处鼓楼东大街以北,位于财神楼中街,东西走向,西起体育北街,东至财神楼街。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财神楼市场巷因菜市场得名,而巷子却是老路新巷。
“在现在巷子以北这一片儿,原来有一个名叫‘洪炉台’的地方,是个戏台,后来用作开大会。早先这里是一个大坑,范围是北从何二西胡同起,南到财神楼市场巷为止,东起财神楼北街,西到体育北街,整个地势要比路面低至少5米。”66岁的张女士回忆说,财神楼市场巷原来只是戏台外的一条路,后来周围住户渐渐多起来,才慢慢形成巷子。
巷陌伴随城市发展
张女士介绍,听老人们说,在体育北街还被称为北廿十府口的时候,巷子西北有新操场,南紧邻第六师范学校,西南有关帝庙,最初巷子得名已不详,在菜市场搬来之后就此得名。
“在现在一市场巷那里,曾经有临汾的第一市场,里面从服饰到日用品一应俱全,后来蔬菜批发被分出来,在1982年左右搬到了现在的财神楼市场巷,周边的商业区逐渐繁荣起来。”63岁的闫先生告诉记者,作为最初市区繁华地段的菜市场,这里曾经红火一时,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里也逐渐没有了当初的繁荣。
经过查询资料,记者没有找到财神楼市场巷的相关记载,而在《临汾市城市建设志》一书的民国时期临汾县城池图中,当时的南北财神楼街和南北廿十府口布局几乎没有改变。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