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据说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功德无量,众民爱戴。后人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尧王,便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地方建筑了尧庙。其所在地叫尧庙村。由于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平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史载,尧庙初建于晋,址于汾河之西,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晋元康中迁于汾东,当府城西南。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葺重建。1965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998年,两度重修广运殿。2001年,新增尧都广场及尧都华表。2002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尧庙宫及广运殿的重修,全面恢复宫内殿宇。主体建筑包括宫门、仪门、光天阁,尧井亭、广运殿、舜殿、禹殿、帝尧寝宫等。
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锡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