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击壤歌》,诗歌的诞生地在尧都区东部一个叫康庄的村庄(又名康衢庄)。
在康庄村边存有“击壤台”遗址。原有大碑刻“击壤处”三个大字,另有一碑刻《击壤歌》,内容便是这古老的歌谣,是为颂扬帝尧时天下太平,壤父击壤于道中的历史故事而建的纪念地。
相传,尧主政五十年,微服私访于康衢,听到儿童唱歌,甚为高兴,归来后就禅让天下于舜。又据《帝王世纪》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击壤”,是一种互击瓦块为乐的游戏。“康衢”与击壤老人所唱处,即在今尧都区康庄一带。而这两首主题截然不同的民谣《康衢歌》《击壤歌》,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最早的诗篇。
另外,《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曾有一个成语为“康庄之衢”。“衢”字是指“四通八达的道路”,而现代成语里的“康庄大道”便是指“宽阔平坦的道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这一成语也反映在华夏儿女后世确立国家和人生发展目标时,对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的重视和尊崇。
锡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