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吴南村:有这样一个传奇色彩的院落

2016-11-07 10:54: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尧都区吴村镇吴南村有一远近闻名的古建筑——郭家楼院。“原先这院有四五道大门,是几进几出的四合院。在楼院的西边还有几座精美的四合院,由于近年来村民富裕了,好多四合院被拆,盖成了新房。”几位年逾古稀的村民介绍,要不是解放后公社、镇政府在这个楼院办公,恐怕这儿早被拆了。

  传言 楼院前身是布政史的院落

  原先是吴南村人民公社办公的地方,好像也是哪个朝代布政史的宅子。这是村民齐长喜的说法。记者数番查找资料,或找当地上年纪的老人查证,都没有寻到任何蛛丝马迹。就连郭家的后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11月2日,在该村66岁老人郭云申的帮助下,记者实地探访了该院。

  西房和南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瓦房,南房和院子里停放着几台农机具。“这个院子大、场地宽,主人就是为停放农业机械才购置了该院落。”郭云申介绍,东房是主人新盖的门面房。

  坐北向南的古建筑与院落的东、南、西房形成强烈对比。北房下边是砖拱窑洞,二层是木结构硬山脊两面坡房屋。东西两边房子进深浅,中间的三孔窑洞明显突出,二层楼上有木制栏杆,廊棚上的木雕不算上乘,但能让人感到淳朴的乡村气息。

  从北房的建筑结构看,这里原来是以北房为主的暗五明三的四合院,建造这样豪华的院落显示了当时主人的财力雄厚。

  二楼房子中间的梁心板上虽然留下了墨迹,但字迹模糊,看不清该房屋是谁建的,建于哪个年代。

  事实 楼院建造者是个姓郭的生意人

  “那个楼院是一郭姓人家做棉花生意发财后建造的。”92岁的郭师彦老人回忆道,“12岁那年也就是1936年,我来过这个楼院,楼院后边有一过亭,上边的画都是鎏金的,有的地方还包裹着。红军东征时,打开了郭家的地窨子,把财物分给了贫苦百姓。”

  郭师彦老人讲述,郭家的男人在外做生意,家里主事的是女人。吴村是汾河边的一个渡口,是商贾云集的地方。有一年,郭家不知从什么地方购进一批棉花,当打开棉包后,发现里边还夹裹着元宝。于是,郭家人筹集银子,将剩下的棉花全部购进。这笔生意让郭家发了家,楼院就是那个时候盖起的。不过这些事都是从父辈们的口中传下来的。

  追忆 1948年楼院激战

  1948年1月20日,解放临汾的部队清扫外围据点。该楼院驻扎着国民党的保警队。保警队占据楼院,居高临下与解放军攻城部队发生了激烈的对抗。

  吴村街上至今还有米家桥旧址。据村民介绍,当时的保警队有一神枪手,占据楼院上一个窗口,只要进攻的解放军一露头,便用机枪点发,据说有一个排的战士都牺牲在该枪手的枪下。最后,攻城部队采用迂回包抄战术,用烟雾掩护攻克楼院。

  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里,临汾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攻城部队进行了4次大的战斗,攻打吴村镇(楼院战斗)取得辉煌战果。俘虏了敌军170人,缴获了机枪两挺、步枪80余支、手枪6支、掷弹筒两具等一批军用物资。

  历经沧桑,郭家楼院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古朴的气息,厚重的文化,给人留下了诸多猜想。

  记者 王隰斌 祁欣


     

责任编辑:张茜

上一篇: 近郊访古宝峰院

 

下一篇: 大清知县——于忠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