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西孔郭村:一树古槐见证沧桑与巨变

2018-04-18 21:43: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4月15日,在南外环一家具城记者见到了尧都区段店乡西孔郭村的文化人鲍槐记。

    当天买家具的市民不算多,他坐在送家具的三轮车上,翻阅着一本书,看到记者,他放下手中的书,说起了西孔郭村的往事。

    “西孔郭村有许多关于赵匡胤的故事。”鲍槐记说,赵匡胤下河东,创建了西孔郭,传说“杨家将”后裔杨大顺清康熙年间在西孔郭村栽植了一株槐树,古槐虽经历了300多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如今仍然根深叶茂,郁郁葱葱,挺拔屹立。

    鲍槐记介绍,古槐主干挺拔,高6米,直径0.6米,树冠阴护面积260平方米,是村中唯一的古树,村民对古槐爱护有加。奶奶曾告诉他,临汾解放初期,汾河渡口的人造船,看上了这株古槐,出高价来买,全村的老人们围坐树下,保住了大槐树。

    西孔郭建村一千多年,是一个由张、鲍、杨、陈、吴、李、计等组成的多姓村。张、鲍两姓是村中大姓,人口多,占全村人口的80%。传说,张姓来自陕西温县,鲍姓来自安徽。

    虽然建村历史千年有余,但“西孔郭”这一名字是在当代叫响。该村村民的住房,从解放初期的简陋土窑洞、土坯房,到如今宽敞明亮的“现浇顶”二层楼;以前,路是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泥泞难拔脚,如今,路面硬化,洁净平坦;以前,村民出行靠两条腿丈量路程,连一辆自行车也难借到,如今的西孔人,出门开轿车,拉货有客货;以前,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生活单调,如今,自来水到家,天然气入户,街道整洁,家家大彩电,户户安网线,人人有手机。

    300多年来,古槐生生不息,枝繁叶茂,见证着历史变迁,叙述着难忘故事,歌颂着当今辉煌。

    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