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民国旧物木升子 小物件大乾坤!

2019-07-12 09:09: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当很多人都说不出这件物品的名字时,说明它离开大众的视野已经很久了。

  这个物品名叫“木升子”,被我市市民刘师傅从襄汾县河西一带的农村发现并收藏。这个与农民生产生活系系相关的物品,曾是农村的寻常物,现在的农村已经难寻踪迹。只有走进种类丰富的民俗博物馆或专业收藏者家中,才能发现它的影子。

  升子是旧时民间测量或盛装粮食的器具,以木头为材质的居多。制作升子的木头以椿木、榆木、桐木、白杨木等为主,一般由五块木块组成,上口为大正方形,下面为封口较小的正方形,五块木头一般由榫卯或锔钉连接而成。

  刘师傅收藏的木升子材料为普通木质,保存完好,使用痕迹明显,四周及底部由锔钉连接,结实耐用,虽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依然非常坚固。

  解放初期,这样的升子非常普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度量衡的改革,取消了石、斗、升等计量单位,改用秤为称重的器具,“斤”“公斤”成了法定的称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升子”与“生子”谐音。在我市不少地方,仍能打听到一种古老的生育习俗。解放前后,谁家媳妇生了孩子,用升子装鸡蛋前去看望,寓意生子平安。

  资料介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民间普遍以“升、斗”等容量单位来测量粮食的分量。计量单位有石、斗、升、合等。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升子的介绍。著名作家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写到:生宝手里拿着空升子发呆。作家沙汀的《代理县长》中写着:他们常是用八合的升子发赈,而且只有自己的亲族佃户有份。文学作品中“升”“斗”还是地主用高利贷剥削贫民的主要工具,地主们通过更换计量工具,用“小升出,大升进”“小斗出,大斗进”的手段欺诈贫民。

  “这个木升子为清末民国时期所制作,虽然有些破旧,也不值钱,但却承载着一段远去的历史。”刘师傅表示,“作为民俗旧物,木升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