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帝尧”文化发展脉络
——“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综述
临汾新闻网讯 历史的长河浩瀚无垠,文明的探索从未止息,中国何以是中国?华夏文明之源何在?……5月20日,市区金都花园一楼会议大厅,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宣传片从钩沉深藏于泥土中的斑驳遗迹出发,追根溯源,为此次参加研讨会的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40多家媒体“解密”一个个历史疑问。
一年前的6月18日,一项重大考古发掘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全世界郑重发布:尧的都城就在临汾陶寺,临汾是最早“中国”。陶寺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脉,是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和基石。
打响“文化”金招牌、呈现“开发”大手笔、闯出“转型”新路子……为期一天的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等内容畅所欲言,广泛交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临汾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兴“帝尧”——打响“文化”金招牌
“作为帝尧古都,临汾要进一步把尧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发展好,高起点、高定位地做好尧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工作,切实把尧文化品牌叫响,使之成为加快临汾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精神之魂。”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市委书记岳普煜要求全市站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高度,以面向全国、全球的宽广视野来审视尧文化资源的价值。
享有“华夏第一都”美誉的临汾,有着长达4500年的文明之旅。早在10万年前,“丁村人”就在汾河沿岸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5000年前,这里是帝尧之都,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2600年前,晋国在这里兴盛、成就霸业……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临汾不乏极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行走于年代久远的村落,积淀多年的文化精髓呈现眼前。
作为整个中华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尧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谈到尧文化,就要关注它的起源、治国之道、精神内涵……研讨会上,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杜勇指出,“弘扬帝尧文化精神,既是加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求。”就如何深化尧文化的研究与探讨,我市尧文化研究 与开发委员会主任刘合心建议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天文气象、农业的发展、手工的专业化以及民俗研究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对文献、方志、铭刻以及神话传说进行综合研究,同时还要发挥尧文化的当代价值,通过研究和弘扬尧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融合”——呈现“开发”大手笔
文化与旅游是“灵魂”与“载体”的关系,文化因旅游而生动,旅游因文化而精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儒林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提到了山西历史文化“三个一”,其中“一座都城”就是指陶寺遗址。
在此次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以“一盘大棋:陶寺遗址尧文化产业发展系统战略刍议”为题作了精彩发言,在他的“棋盘”上,考古研究是基础与源泉,相当于中国象棋里的“将”;陶寺遗产保护是保障,相当于象棋中的“炮”,打出影响、打开局面;文化产业链是目的,相当于象棋里的“车”,乃获得利益的利器。“期待政府、社会各界、考古科研等力量的精诚合作,能够让陶寺遗址、尧文化成为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宠在研讨会上提出了“陶寺王国乐园”的概念,在他看来,陶寺遗址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全世界仅此一处,陶寺王国乐园应依托陶寺考古遗址发掘的王宫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观象台等尧都城址结构布局,依托尧庙、尧陵、陶唐峪、仙洞沟等尧文化旅游资源,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相关内容,结合文化理念、发展趋势、主题创新等因素,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意策划,再现“王国都城”,打造现代乐园。既能达到保护文物的作用,又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
早自1975年便与临汾结下深厚缘分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一方面为临汾从煤炭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爆发出的巨大潜力感到震惊,另一方面又颇为看好临汾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他指出要在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总体规划,意即顶层设计先行。“文化遗产是旅游建设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旅游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可以将封存在地下的遗址向更多的人展示出来,打造一个文化旅游的工程项目,带动临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抓“创新”——闯出“转型”新路子
临汾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眼下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果断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而“尧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然成为重中之重。
研讨会上,针对如何发掘、传承、弘扬尧文化,如何保护、开发、利用相关历史遗存,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予强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临汾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解放和发展文化旅游生产力的重要机遇期。全市将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抓手,以弘扬尧文化为平台,将陶寺遗址核心区、尧文化旅游产业园、古文明旅游圈三个方面的建设同步推进,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山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院长张富春认为,“临汾经济转型需要一个新的资源,而尧文化恰恰给临汾提供了一个机遇,尧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是必须进行的,虽然开发必然产生成本,但开发收益的社会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没有既能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实现陶寺遗址尧文化巨大经济效益的抓手?何驽对蕴含帝尧文化元素的相应文化创意产品寄予了厚望,他建议寻找一流的文创团队,聘请一流的学术研究专家,全面深入开发帝尧文化周边产品,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要推广至临汾的各个对外窗口,要让每一个来临汾旅游的人甚至只是途经临汾的人都可以当做纪念品购买带走。好的文创产品就像是一张临汾的名片,可以助力临汾的文化产业走出去,从而促进临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尧文化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如今,三晋大地上崛起了一座最具旅游发展和投资潜力的城市—— 临汾,它开启了尧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大门,让尧文化熠熠生辉、生生不息,也吹响了推动临汾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角,它被历史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承担起了在美丽中国、美丽山西转型发展中的表率作用。记者 杨琦 段小婷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