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旅游重点应放在“321”与“三个圈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
临汾新闻网讯 “陶寺都城旅游开发应该在‘321’与‘三个圈’上做文章。”在5月20日的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名为《陶寺都城旅游开发的‘321’和‘三个圈’》的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发言结束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作为一名对陶寺遗址研究10余年的考古研究员,高江涛对陶寺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我刚才提到的‘321’主要是想说,要体现陶寺遗址的价值,必须要做好遗址博物馆、观象台、王墓M22这三个点;要想整体体现陶寺文化,就要在陶寺乡的中梁沟和南沟做文章,我建议把这两条沟作为公园的主干道,两侧崖壁可用来宣传尧文化。要想凸显王权的尊严,一定不能忽视宫城宫殿区这个面。”
对于我市旅游资源的特色,高江涛显得很兴奋。他提到临汾古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从10万年前的丁村遗址到4300年前的陶寺遗址,再到晋国古城遗址等等,这些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和我们的华夏文明密切联系。但是我们国家做以遗址为载体的公园起步较晚,高江涛觉得要想取得大众对遗址公园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所以前景如何就得看临汾市如何去做大做强陶寺遗址的旅游开发项目,他对此很有信心。
采访中,高江涛也对我市旅游业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临汾旅游资源丰富,不能各做各的,一定要形成规模,也就是他所说的“三个圈”:国家遗址公园、文化产业园、崇山古文化旅游圈。他向记者介绍说,前两个大家都能明白,这次主要是想说说崇山古文化旅游圈,与陶寺遗址紧邻的塔儿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称之为“东陉山”,《大清一统志》称之为“崇山”。山两侧绵延数公里,并成“怀抱状”,“聚风聚水”,也有称之“太师椅”。在塔儿山周边,人文资源有陶寺、丁村、晋国遗址博物馆、尧陵、尧庙、大槐树、广胜寺等等,自然资源有壶口、仙洞沟、陶唐峪等,农业观光休闲园有荷花园、温泉滩等。如果能把这些资源连接起来并做大做强,这将翻开临汾旅游业开天辟地的新一页。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