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售电量、售电均价在临汾公司同业对标中排名第一;全市供电服务技能竞赛中力挫群雄勇夺第一;全年未发生因窗口人员责任产生的投诉事件,实现了窗口服务“零投诉”……
短短两年,地处山区的汾西县供电公司营销工作获得大幅提升,从排名落后一跃到临汾公司所属14个县市公司前茅,他们是如何爬出泥潭走向成功的呢?
“看板式”管理促发展
“老黄这几天请假,他的工作咱得帮他完成,要不然会影响到所里的整体指标。”一大早,安排完所里一天的工作后,汾西僧念供电所所长王华明就背起工具包,和另一名农电工骑着摩托车向黄晓文管辖的供电区域驶去。
“一切用指标说话”是汾西公司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工作座右铭。工作干得好不好不能靠嘴说,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数字说话。
在指标考核上,该公司结合实际,科学提出工作目标:横向减少差距,纵向挑战自我,向精细化管理要成效,重点实施以完善基础管理为目标的指标“看板式”动态管理。每月初将上月供电质量、线损、售电均价等10个方面的所有问题列为排查整治重点,把每一项指标分解到班组站,责任到人,且实时更新,并在公司门厅前以“看板”的形式展示出来,督促“当事人”尽快“扫清门前雪”。
“指标最终反映的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优质服务的问题。‘看板式’管理模式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监督的平台,也使大家工作中目标清晰,有重点、有层次。”汾西公司经理武爱民说。基础管理的细化和“看板式”管理的推出,使该公司上下同心干事,各项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和发展。
“微课堂”讲台显活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汾西供电公司把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作为夯实基础工作的重头戏。
在汾西公司,与“看板式”管理模式同样被该员工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个被誉为汾西式“出彩中国人”的“微课堂”——“服务之星”讲台。每到周四下午,本周“出彩”员工就会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
“‘服务之星’讲台为员工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该公司分管营销的副经理武林介绍,小小讲台还是一个培训“基 地”,由各部门人员自选主题、编写教案,让人人参与、人人登台,拓宽员工专业领域知识面,实现员工队伍由“单一型”的能手向“全方位”的人才转变。
结合“服务之星”讲台,该公司从细节入手,推出营业厅“服务之星”考评管理制度,由群众投票,选出“周服务之星”,再通过累加积分评出月度、年度“服务之星”,促使营业窗口“服务升级”。2014年,该公司中心营业厅通过了省、市两级验收,荣获县级单位最高等级“县级B类四星”营业厅称号。在临汾公司百余所营业厅中,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3个。
“微课堂,大作用。”2014年,该公司108人次参加了各级技能鉴定,8人申报了各级职称,5人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公司员工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零距离”服务提效率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我就报装时去了一次供电公司,后来就是他们主动上门,现场办公,真是太给力了!”谈及供电服务,霍永高速公路项目部负责人刘鹏啧啧称赞。
刘鹏的“省心”得益于汾西公司畅通“最后一公里”的“零距离”优质服务目标。霍永高 速公路项目部到该公司最快也要三个半小时车程,若在办理中发现手续不全时还得往返跑,费时费力。汾西公司客服人员改变以往坐等客户的工作方式,主动上门、全程跟踪,每周去两次项目部,现场办理用电手续,指导设备安装、安全用电和工程验收,提前25个工作日完成高速建设所需的用电工作,既为客户省去了来回奔波的困扰,也为公司增售电量750万千瓦时。
电网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是几根线的事情,更是怎样贴近客户,提供更便捷服务的事情。该公司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关注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利用业扩阳光平台,推出“零距离”服务获得客户点赞。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企业、农村为客户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支招”;解决农户春耕播种、入夏抗旱中的用电问题;高效完成1588户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的合表工作,入住用户及时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
5月15日,该公司向前来办理业务的用户发放优质服务调查表,城关镇马沟村居民郭林伟毫不犹豫地写道:“我要给供电服务点个赞。”(范晋宁 陈爱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