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真诚育桃李
——记“市级名校长”汾西县凤祥小学校长柏晋英
临汾新闻网讯 1987年,柏晋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2000年,她被推选为汾西县凤祥小学校长。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无论是身为一线教师,还是一名管理者,她始终以敬业奉献的心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尽心尽职地履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为广大教职工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
几十年来,柏晋英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工作勤奋细致。担任校长以来,她更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每学期,她都要一节不落地听每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并进行评课;每周,她都会组织三次学科教研内容,带头讲心得体会,鼓励教师积极发言;每一节语文课前她都要与教师一起磨课,一起做课件,有时候会因为一句话的释义反复推敲揣摩好久;每当学校有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时,她都要反复把关彩排,力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
柏晋英经常讲一句话,“校长观念差之毫厘,学校发展差之千里。”一直以来,她把“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办学理念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信念和追求。
多年来,柏晋英顺应课改潮流,广采博引,探索出了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2013年开始,她带领全体教师探索实践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十余年来,她带领教师以“师徒结对子”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该校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她的指导下,一批批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同时,她带领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设立本校的校本课程。针对农村家长整体素质偏低,不懂得、不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这一现状,柏晋英集广大教师智慧,编写了《行为礼仪儿歌》《一年级入学教育韵语》,以此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自2004年起,柏晋英就在学校开展了“多读书、多积累、多运用”语文素养提升活动,她精心搜集,把学生积累的内容结集成册,命名为《语文积累集》,并将积累素材通过每日一诵、每学期一竞赛等活动予以展示,一直延续至今。凤祥小学的许多孩子都来自农村,幼儿阶段基础薄弱,柏晋英以“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做到“三进”,即普通话进校园,阅读诵读进课堂,练字进课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教师管理工作中,柏晋英实行“六制”,即责任制、领导值周制、坐班制、检查制、考核制、奖惩制。为落实制度,柏晋英采用网络化管理+捆绑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尊重人、爱护人、激励人的基础上,刚柔相济、合理公平地推行制度,从而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德服人。
为活跃校园生活,柏晋英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风俗文化调查,让学生通过向长辈请教、从书籍查看、从网络搜索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精髓,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开展升旗宣誓、应急疏散演练、毕业典礼、红领巾广播等活动,让学生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通过“养成良好习惯、争当校园之星”、“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讲好普通话、写好方块字、做好中国人”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在凤祥小学,每一道墙、每一阶楼梯、每一块石头被赋予丰富的育人功能,都倾注了柏晋英的智慧和汗水。走进校园,环境优美宜人并富有艺术性,园内的少女雕塑、励志画、文化石、警示牌润物细无声般展现出学校的文化魅力;各楼层文化主题不一,丰富多彩,各班级文化墙张扬个性,各具特色;“德育铃声”中的一首首轻音乐、一句句温柔善意的问候和提醒,给师生们创造了快乐轻松的教学环境。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柏晋英获得全国、省、市、县各级荣誉不胜枚举,她带领的凤祥小学也获得了市级德育示范校、文明单位及县级先进集体等荣誉。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