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人民检察院:改革带来大变化

2019-02-25 09:21: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在2018年度全市检察系统工作综合排名中,汾西县人民检察院名列前茅。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红彬在汾西检察院调研时连发感慨:“汾西县院党组工作思路清晰、推进措施有力,各项检察工作运转顺畅、有条不紊、有板有眼,特别是在促进班子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激发队伍活力方面成效突出,值得各县(市、区)院学习借鉴。”

  而在两年前,汾西县检察院工作连年在下游徘徊,有时甚至处于全市垫底位置,不仅如此,检察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人事管理矛盾突出、精神状态低落……

  2016年6月21日,张学敏从市检察院调任汾西县检察院检察长。上任后,张学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当时汾西县检察院共有57名工作人员,他找每一个人谈话后心里有数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是汾西县人民检察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此,借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东风,汾西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队伍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战斗力显著提升,队伍更有活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厚积薄发、迈上新台阶。

  改革前,汾西县检察队伍老龄化明显,中坚力量薄弱,而近年来新入职的青年检察干警还未能“骑马扛枪”,队伍断档和中坚力量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全院创新性工作的开展。

  新一届党组班子积极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坚持系统培养、加大培养储备和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探索在全院开展“AB岗”工作机制。即要求50岁以下干警在个人从事的主要工作“A岗”之外,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另选“B岗”工作,同时要求原有从事“B岗”工作的干警要全力以赴帮助其熟悉业务,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注重传帮带,采取结对子、以老带新等多种有效办法,发挥好老同志政治敏感性强、办案经验丰富等优势,“扶上马”再“送一程”,强化素质、补足短板,不断提高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在全院上下实施“AB”岗工作制度,使广大干警均在多个岗位上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拓宽年轻干警的视野和工作思路,使年轻干警成为业务综合一把抓的“复合人才”。

  刘立现任汾西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而在实施“AB岗”工作机制前,他已在案管中心工作了两年时间,负责案件受理、登记、传送。术业有专攻,当时选B岗时,汉语言专业出身的他毅然选择了办公室,不到半年的时间,B岗转成A岗,经过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今年2月被提拔为院党组班子成员。“‘AB岗’能有机调配年轻力量,让个人才能得以发挥,更加提升了我们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

  2017年,在大部制改革中,汾西县检察院打破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使用干部的痼疾和怪圈,大胆启用4名年轻员额检察官担任整合后的刑事检察部、综合保障部、民事行政检察部、检察业务管理监督部副部长,并培养一些年轻干警担任各单项科室负责人,真正发动工作一线干警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郭毅是在2017年年底成为刑事检察部部长的,当时他只有32岁,今年初被提拔为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检对我们年轻人格外‘厚爱’,不断压担子,他要求我们一人多岗,批捕、公诉、控申等各项业务都要熟练。后来司法改革要求捕诉一体化,把批捕和公诉合为一体,我们因为之前在不同岗位上都有锻炼,很快适应了改革后的工作。”

  虽没有参加B岗工作,但55岁的老检察官郭晓耀对“AB岗”工作机制连连称赞:“打破科室甚至是业务和行政的限制,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全科大夫’,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的机会。这番探索,彻底改变了检察院的士气。”看到单位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有着35年办案经验的郭晓耀也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老检察官的传帮带作用,在工作中他主动承担案件,力求把所办案件办成精品案例和示范案例,在实践中指导年轻检察官开展工作。

  队伍建设是检察事业的根基,抓班子带队伍的最终目标是要为更好地开展检察工作服务的。两年来,汾西检察事业实现厚积薄发,触底反弹,一系列令人可喜的成绩和变化鼓舞着全院干警继续忠诚履职:连续两年荣获“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2018年荣获“敬老助老模范单位”称号;在县人大组织的共44家单位参加的2018年度“年中”查账考核评议会上,汾西检察院是唯一一个获得全票通过的单位;2018年工作综合排名名列全市山区县第二,获得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成绩。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