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山交村: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发展增收新篇章

2015-08-21 09:1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浮山县城以东约30公里处,有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叫山交村。该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林茂草盛,绿色环保,药材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三山一河相交,村民沿河居住。全村一百多户,400余口人。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和战斗,播下了抗日的火种,留下了革命的传统,铸就了特有的老区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山交村的群众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涌现了不同类型的致富典范,谱写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篇章。

    该村村民路卫东创办的山西红东茶叶有限公司,利用当地野生药材资源,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用现代科技生产加工出端午茶系列产品。黄芩茶、连壳茶、薄荷茶、松针茶、玫瑰茶、菊花茶等品牌茶叶,具有清热泻火、抗病菌、抗癌、降压等保健功能,可有效起到防病、养生等作用,且饮时气味芳香、汤色纯正。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好评。目前,该公司拥有1500亩野生原料基地,固定资产投资达200万元,年可生产加工端午茶系列产品3.5吨,并与辽宁省丹东进出口公司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在西安、深圳等大城市初步建立了销售网络,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该公司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调产龙头企业”“农业调产示范户”,公司注册的“寨圪塔”牌端午茶被相关组织评为“全国名优产品”,2013年获临汾市工商局颁发的“知名商标”荣誉。

    村民宋强的香菇基地建在山交河东岸一块平地里,先后投资2万元,建起了简易塑料蘑菇棚,以木屑、棉籽为菌基,采用棒式养殖,该场生产的香菇质地肥厚、色泽鲜亮、脆嫩可口,一般随熟随摘随卖,大部分销往县城菜铺、饭店,每年可纯收4万余元,是一个适合农户家庭经营的致富项目。在该户的影响、带动和帮助下,山交香菇养殖专业户又发展了4户。村委主任带头领办的獭兔场位于村西山沟,临河靠岸。户主李刚利用3孔闲置的窑洞,先后投资3万元,建造了兔舍,购置了设施,囤积了饲料,实行种兔、孕兔、仔兔、肉兔、哺乳兔单舍饲养,定向配料,科学管理。獭兔体质健壮、繁殖率高、生长迅速、经济效益显著,平均存栏保持在800-1000只,每只獭兔一般可卖到40元,一年可售3000余只,纯收入10万元左右,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好管理的养殖项目,特别是山交村坡广草多,水源丰实,环境卫生,场地宽阔,更宜大力推广,扩大规模。目前该村獭兔养殖专业户已经迅速发展到20户,总体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山交村的群众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与支持下,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气候、地理、水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作物比例,大面积种植玉米、谷子、小杂粮,做实、做强、做大、做优主导产业,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收入稳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核桃林、苹果园、药材山,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积极组织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适令季节发动在家的劳力上山采集药材,从各个渠道增加收入,促进全村整体达小康,全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今年年初,该村又被临汾市确定为全市美丽乡村试点,目前已按照美丽乡村7个方面、36条标准,完成了总体规划和设计,并对污水处理、河道整治、文化广场、新农村布局等项目工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可见,一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安定和谐的山交村,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贾电斌 赵志英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