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下苦履责 从严从实发力

浮山:激活“主阵地” 党建工作在这里“开花结果”

2015-10-14 09:18: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浮山县始终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第一主业和最大政绩,坚持以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目标,以固阵地、理民事、重规范为抓手,强化问题导向,用心下苦履责,从严从实发力,努力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让基层党建工作在群众中“开花结果”。

    激活阵地功能,确保场所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党在农村的“主阵地”、“主战场”。但是一些村级活动场所,却大门紧锁、冷冷清清。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吸引到活动场所来活动,如何把党支部的形象和威信树立起来?

    浮山县委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和反复研究论证,今年年初在全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实施了民主议事、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能培训、便民服务、矛盾调解、信息发布、文化娱乐的“八个平台建设”。该县集中为各村统一配备了数字高音喇叭,配备了健身器材、麻将桌、象棋、扑克、跳绳、毽子等文体娱乐设施,把群众组织和吸引到活动场所。在此基础上,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值守,坚持县乡干部下乡在活动场所议事,支部书记带头在活动场所服务,各村都确定了专门管护人员,具体负责活动场所的日常维护和卫生清洁卫生,保证活动场所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同时依托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县直包村单位和涉农职能部门下乡进村开展包联帮扶工作,先后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网络电商培训等各类培训15000余人次,帮助10000余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组建成立了4支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带动农民发展有机蔬菜、有机谷子、有机苹果5560亩,发展设施蔬菜大棚10000余亩,深受百姓欢迎。

    通过开展“八个平台”建设,各村过去常锁闭的大门打开了,消失已久的高音喇叭又响起来了,村干部轮流值守服务,村“两委”班子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在这里学习开会议事,老百姓农闲时来这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的人气旺了,群众听到了党的声音,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真心为民办事,引导群众信任党、拥护党、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浮山县按照中央、省、市“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部署要求,在全面落实市委“定、查、评”工作法的前提下,从群众日常冷暖安危、柴米油盐的家事小事入手,探索推行了“亮、晒、评”群众工作法。该项工作法从2013年4月搞试点,7月全面推开,经过两年多的完善和提升,现在已成为该县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

    该工作法具体做法是:通过每月月初“亮”问题,采取干部集中走访、各村设立民情收集箱、入户发放民情意见卡等方式把群众关心、关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部收集起来,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和落实时限,并进行公示。每季季末“晒”作风,把一季度来责任人按时限要求办理群众诉求的进度予以公开,哪些按时办结、哪些没有、什么原因、预计时间能办完等内容进行答复,倒逼落实。最后进行每年年终“评”优劣,对乡村干部全年办理群众诉求的情况进行评判,干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待遇、评优晋升挂钩。为保证这一工作法顺利推行,浮山县委建立了联动保障机制,乡村一级解决不了的,由县“亮、晒、评”办协调有关领导督促落实,并采取查阅资料和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调查,确保群众的诉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两年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累计收集民事诉求11237件、办结11146件,办结率99%。特别是今年1-6月份的信访量,比2013年和2014年同比减少了55%和36%。

    规范管理运行,促使党员干部心有戒、行有范、守有矩。农村“三资”管理和党员干部队伍管理问题是制约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号召力的重要因素。省、市关于规范“三资”管理、严肃查处农村基层腐败问题、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重要部署,抓住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症结。

    在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中,浮山县组织开展了专项清理整治,成立了9个审计指导组逐村进行摸底、调查、落实。目前已对    52名村“两委”主干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查处,追回虚报冒领“三资”款项50余万元,“三资”管理正在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在规范乡村干部队伍管理上,浮山县建立了“夜学、夜谈、夜访”制度,集中整治乡镇干部昼夜“走读”问题,有效解决了群众“找上门来”见不到人、说不上话、办不了事的“老大难”问题。

    在规范流动党员管理上,该县积极探索成立了“浮山县在外人员服务中心党支部”,重点对临汾辖区其他16个县(市、区)的浮山籍流动党员实行网格化管理,由党员网格长组织,定期开例会、上党课、搞培训,逢年过节通过短信问候、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方式进行慰问,让外出“游子”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家乡的温情,有效破解了外出党员党性意识差、作用发挥弱、管理服务难的困局。

    在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上,建立了“县委书记与大学生‘村官’互动交流机制”,每月初每名“村官”给县委书记“或推荐一本好书(文章)、或提出一条工作建议、或报送一份调研报告、或写一篇心得体会、或代言一条民事诉求”,县委书记逐篇阅读签字,对重要的工作建议或问题及时批转督办。通过这一机制,倒逼了大学生“村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勇气,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李益民 卫琦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