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先行先试先改 不断发力铁矿领域供给侧改革

2016-07-27 10:48: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浮山县作为老牌的富铁矿基地县,多年的扩张式开采使铁矿产业成为了该县县域经济的支柱。而近年来,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全县非煤矿山企业利润低薄、运营困难。面对这一现状,浮山县积极抓住全国上下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铁矿领域市场低迷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全国资源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县为突破口,结合实际顺势而为,发力铁矿领域供给改革,推动工业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绿色转型遇难题

  晋盛新型材料公司的前身是浮山县一家传统的矿山、选矿企业,在资源扩张开采的十几年里积累到了一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铁矿石通过开采和磁选,剩余的尾矿砂排入了尾矿库,经过日积月累的堆积,尾矿坝隐患重重,更造成了“另类”资源的浪费。从事选矿企业多年的矿山老板卫可,对这种情况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着把这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利用起来。

  作为“黑金”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年轻掌门人,2007年,卫可迈出了“绿色”转型的第一步,他把浮山县所有的尾矿进行了取样分析,在北京中科院做了多项测试,通过调查和研究他决定走用尾矿砂生产微晶石的道路。2012年,公司将尾矿砂与玻璃陶装技术有机结合,成功生产出了一种纯绿色新型装饰材料微晶玻璃,建成了20万平方米的平板和弧形板微晶石生产线,产品当年就运用到了该县文体活动中心的外墙和立柱安装上,绝大多数产品更是销往太原、北京等石材市场。新型材料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尾矿砂堆积闭库的难题,更让企业有了可观的收益。企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可好日子才过了3年,企业却又遇到了发展瓶颈,那就是微晶玻璃中尾矿砂的利用率最多只有30%,再上不去了。

  政企联动齐“破冰”

  2015年受全国铁矿市场低迷等大环境的影响,浮山县域经济停滞不前,县委、县政府开始大力推动铁矿领域改革,先后开展了两轮铁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压缩产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铁矿石的就地转化率。同时,该县积极争取到了全省第一家、全国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县,积极组织编制了《尾矿库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及方案,计划在资源转型利用上大做文章。

  有了政策,有了规划,政府需要一个企业做突破,正好晋盛公司也需要政府帮助破解发展瓶颈,于是,浮山县牵头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中心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合作,在晋盛公司挂牌组建了山西省尾矿利用技术研发和山西省尾矿利用工程两个中心,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尾矿资源的深度研发,晋盛公司也被命名为“山西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同行业进行示范推广。

  “政策”的天时,“资源”的地利,加上“中心”的人和,晋盛公司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了。为提高尾矿砂的利用率,公司把地科院、商洛、承德等地的技术专家聘请过来,在公司的实验室集中攻关,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发泡陶瓷,一举把尾矿砂的利用率提高到了55%。晋盛公司也抓紧建设生产车间,先期投产了一条年产10立方生产线。在公司的影响下,浮山周边以及河北、陕西多地硅矿、铜矿企业也开始做起尾矿砂的综合利用,并把样品送来做研发,晋盛公司也逐步成为“尾矿资源利用”领域的领头羊。

  供给改革助发展

  在政府的引导以及晋盛公司的示范带动下,浮山县各大资源型企业也都有了转型的念头,有的已经迈开了步子,而2016年中央“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更加坚定了企业家们的认同。浮山县也积极动员部署,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提出“结合县域实际顺势而为,充分利用铁矿市场低迷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科技、金融、民营三个领域的突破”的发展思路。

  在优化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浮山县着力补齐营销短板、着力推动规范运行,推进升级改造。在多元支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尾矿利用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产业。在激发活力、全面推进“三个突破”方面,从科技创新、金融振兴、发展民营经济三个方面大力改革。晋盛无机发泡建筑材料续建项目、方圆节能板材及防腐耐磨微晶材料项目、威盛达综合建设项目、烨达锆制品材料项目、矿用电缆、风力发电、烧结砖和保温板材等一大批转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浮山大地上生根发芽。

  目前,浮山县非煤产业供给改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县建设前景越来越喜人,县域经济厚积薄发的产业优势也逐步凸显,这些都将为该县“十三五”的整体发展以及“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小东 卫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