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工匠入围情况公示(36名)
面塑雕刻大师 卫兴安
他是山西兴安面塑食雕培训中心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多年来,凭借精湛的面塑、食雕技术斩获多项大奖:首届全国饭店业食品雕刻大赛获“金刻刀”奖、第三届国际食神争霸赛获金、银奖各一枚、第十六届青岛萝ト艺术节中获金奖……2019年携面塑作品受邀参加2019CCTV春节联欢晚会,春晚倒计时节目录制。
民俗花馍创始人 卫香莲
她成立的花馍工作室,在传承隰县传统花馍花型和技艺的基础上,结合隰县民俗和梨乡特色,创新开发而成“喜上喜”民俗花馍,主营传统民俗花馍及果蔬系列花馍。花馍讲究捏、剪、割、揉、夹、压、盘、组合、压纹、色调配等制作工艺。取材上既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又结合传统习俗和民间祈福文化,造型有动物、花草、人物、吉祥物等,表现手法多样,色彩丰富,寓意吉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变电运维技能专家 王 强
他是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员工,先后负责编写了“变电运维室晾晒管理办法”“变电运维室青年积分制管理办法”“变电运维室运维班组对标管理办法”等工作方法。牵头研究并出台了开关柜“248”巡视法,解决了开关柜巡什么、如何巡的技术难题,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运维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发挥了带头作用。从业26年来,从一名助手成长为一名专家,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电力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风貌。
紫砂陶器领军人 王仙鹏
他是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领军人。运用可塑成型方法,按照一套独特的原料制备工艺、高超的手工成型技艺,经干燥、高温烧制而成,其制成紫砂茶具、紫砂容器、日用品、紫砂雕望、紫砂花盆等工艺园艺产品具有特定的产品性能,并且在产品的外观设计、装饰手法等方面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他带头打造砂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做手工紫砂产品,为脱贫致富又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机能手 王 乐
他是翼城县里砦镇益农农机合作社经理。率先统一了当地的玉米标准化种植,减少了玉米收割时丢漏等损失严重的现象,实现了玉米收割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他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余亩,引领中药材种植规模在当地不断扩大;他改进机械设备,采用机械化收获中药材,结束了中药材人工收获的方式。
数控车工高级技师 王永军
他是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高级技能专家。他从事加工中心编程操作以及数控加工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国家海军重点项目的多型军品关键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及编程工作,并多次参加水中兵器重点项目的工艺优化和技术革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和加工瓶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车加工高级技师 王永杰
他是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他操作的机床是该公司精度最高的五轴加工中心,工作时通常要准备30至60把刀具,从刀具准备到首件试切,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准确无误。凭借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王永杰总能第一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荣获“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食用菌研发种植领头雁 王建刚
他是洪洞县广和聚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品质菌种,带领核心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发明了国内食用菌的三段式菌种脱毒分析技术和蘑菇香醋专利技术,实现了食用菌高营养的高效转化,填补了山西行业乃至国内醋行业的一项技术空白。他把废菌渣成功研发成生物菌饲料、生物菌肥以及生物燃料,真正实现了食用菌全产业链的高效循环经济体系。
烟叶种植推广者 王保平
他是蒲县农业资源开发中心农艺师。多年来,他致力于蒲县烟叶生产和增雨防工作,在烟叶产业富民增收和人工增雨防雹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亲自引进了大棚湿润育苗技术,在全省最早实现烟叶工厂化育苗,成功引进延安一号等新品种。在他的努力下,蒲县烟叶种植规模、科技兴烟、基地建设、烟农收入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中国烹饪大师 石防震
从厨26年的石防震,凭借对厨艺的热爱和执着,本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理念,虚心求教,细心琢磨,掌握了各种菜系的特点和烹饪方法。他雕刻的食材,造型美观大方,色彩艳丽新颖。其代表作“蛟龙戏凤”“西瓜盅”“松鼠鱼”等菜品荣获全国、省、市金奖,先后被授予“晋菜大师”“中国烹饪大师”。
煤矿机修工程大师 申相林
他是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机修厂厂长。他带领机修厂的员工,长年奋斗在机修一线,立足企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道道难关。拥有“内缸除锈机”“矿用密闭风门”和“矿用钢梁吊装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错杆电阻加热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矿井通风能手 白 羽
他是山西蒲县华胜煤业有限公司通风队队长。他立足岗位,善于钻研,多项技术创新改善了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其中,自主研发的气动无压平衡风门,该气动无压平衡风门双向隔风,漏风量小,无需再设反向风门,利用压风系统风压实现风门自动开闭,即使在压风管路无风的状态下也可由人工手动进行开闭,在保证风门强度的基础上,降低风门铁皮厚度,中部龙骨改为方钢,整体重量大大降低,结构简单坚固耐用。
巷道支护能手 兰吉奎
他是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临汾公司工程师。他参与完成煤岩互层项板组合承载的跨度效应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煤岩互层软弱顶板大断面回采巷道离层垮冒失稳机理和合理的围岩支护技术参数,提出了有效的围岩控制技术,既保证巷道维护效果和安全,又降低了支护成本,改善巷道维护状况。并多次创新煤矿开采方式,显著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煤矿巷道工程师 任自立
他是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运输主管技术员。他一心扑在煤矿巷道里,带头实施的《压风机散热利用装置》采用风筒连接,对压风机散热进行封闭改造,提高井口进风温度,降低供热成本,降低电能使用。便携式接地装置、人车过位保护杆、人车车座限位滑轨杆等多项技术创新保护了职工安全,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曾多次荣获劳动模范、技术功臣称号。
蛋雕新秀 刘玮玮
她从小心灵手巧,喜好绘画。一次偶遇,她被精美的蛋雕作品所吸引,便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制作蛋雕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为此她拜师学艺,反复琢磨,勤学苦练,熟练掌握了蛋壳由表及里、由深变浅,直至白色的不同色泽的雕刻技术,在仅有0.3mm厚度的蛋壳上雕刻出了精彩的人生。她的作品有京剧脸谱、福禄寿喜、十二生肖、荀子故里、大美安泽等,其中《崛起》获“2019年全国非遗传承人作品展”铜奖。
剪纸艺术推广者 刘峥嵘
刘峥嵘,山西翔和手工艺品工作室创始人。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剪纸艺术的推广,致力于技艺创新,致力于文化传承。2013年,在北京成立山云剪纸工作室,发展与国内专家的交流合作;2016年,她作为全市的妇女领队参加了“澳门中国根,黄河魂”妇女手工艺精品展;2018年注册了山西翔和工艺品工作室,开展了专业人才的学习、培训与交流。
煤矿安全技能大师 刘喜深
他从事煤矿井下工作40余年,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在煤炭事业上取得了安全生产、效益良好的业绩。他设计的弧形风水联动净化水幕的使用避免了粉尘飞扬。他设计的甲烷传感器的投入使用解决了标校困难、不稳定、维修率高的难题。作为技能大师培养徒弟百余名,成为生产技术大拿和骨干,五小技术创新30余项,创经济效益千万余元。
“心外”高端领军人 刘 辉
放弃了诸多一线城市大型心脏中心的邀请及优厚的待遇,他回到了临汾市中心医院开展工作,担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临床高端领军人才。他可独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各类瓣膜置换术、各类先心矫治术以及小切口微创手术,年手术量300余台,为全市的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山西好医生 许其威
他是临汾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他带领肝胆胰外科专业不断攻坚克难,完善科室建制、搭建专业构架、培养专业团队。尤其是在肝脏肿瘤综合治疗、胰腺恶性肿的手术治疗方面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荣获首届“山西好医生”“临汾市百名好医生”称号。
巷道支护优化能手 杨志强
他是邢矿集团山西古县老母坡煤业技术部工程师,主要负责煤矿巷道支护优化工作。完成了《全矿井近距煤层无煤柱协调开采技术体系》《老母坡矿3号与5号配采初步设计优化研究》等多个科技创新项目。他紧密结合矿压显现规律,进一步修订设计方案,着重解决了3#煤层沿空留巷受多次重复采动影响导致留卷田岩变形严重等重点难点,进一步优化巷道支护设计和沿空留巷内巷旁支护,达到了留得住、用得上、成本低的效果,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设备美容师 陈 亮
他是山西焦化产品回收检修车间班长。他勤学苦练、刻苦钻研,造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不仅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保焊、埋弧焊等焊接技术,还精通低合金钢、耐热钢、钛材等7种材料的焊接工艺。在焊接外观上追求1mm的精确度,经他焊接的设备属于免检产品。相继破解100余项焊接技术瓶颈,为企业创效百万余元。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年技术能手”“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刺绣工匠 陈凤娥
从事刺绣50余年,陈凤娥能够独立完成绘画、配图、选材、刺绣等一条龙作品创作。在实践创作中,从绘图到刺绣,每一步都精心设计,色彩搭配力求最佳,丝线选择极其严格,刺绣工艺力求完美。特别是刺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工艺,她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手工技艺被人赞不绝口。
农业技术专家 陈 华
她是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作为“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导师”“农业技术指导员”“专家指导组教师”,拥有8项农业技术专利,其中,钢丝插接黄瓜技术、水后快捷定植技术减少了投工量,提高了成活率;大棚番茄减穗增果优质早熟技术,有效增加了产量。她先后引进推广实施了10余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普及率平均达到84%以上,促进项目区增产增收均在12%以上,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精益求精的物探工 周 鹏
他是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物探工。他在霍州煤电集团所属个矿井开展超前物探次数达6500余次,超前进尺约60000米;回采工作面探查100余个,回采进尺约200000米。所开展物探的头面未曾发生过矿井突水事故,并且多次准确圈定隐伏地质构造等异常区域,起到了为矿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蒙眼剪纸第一人 郑 平
她四岁开始剪纸,刻苦钻研剪纸技术,多年来练就了过硬的剪纸技艺。她的撕纸和蒙眼剪纸被誉为“最年幼的艺术表演大师”“华夏蒙眼剪纸第一人”。2008年应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参加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山西样小屋展示活动,为中外游客表演蒙眼剪纸,得到奥组委的奖励。她的作品在各级展会中多次获奖,其中,为纪念毛主席110周年诞辰创作的大型作品“伟人风范、与日同辉”深受观众喜爱。
工业萘技术引领者 赵 宝
他是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焦油粗苯加工厂焦油萘蒸馏车间主任。工业萘在焦油加工各项产品中销售价格高、产量大,要提高焦油加工生产效益提高工业提取率是关键。他通过技术改造,稳定了车间工业萘蒸馏的工艺运行,使全年工业回收率达10.63%,远超全国同行业平均工业萘提取率9.5%的水平,提升了焦油加工生产效益,提高了山西省名牌产品“山焦牌”工业萘的产品知名度。
桂莆家具技术大师 赵德福
他是临汾桂莆木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发明了“低温蒸汽烘干技术”用于桂莆红木原材料的处理。设计桂莆独有的二联橱原型将恭王府二联橱改进。改进部分榫卯结构切割工艺,实现了批量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平阳窑非遗传承人 段禹光
段禹光,20年如一日专注于陶瓷创作,曾游历全国各地重要陶瓷产区,与专家交流学习,潜心钻研平阳窑传统技艺,熟练掌握各种成型方法与烧窑技术。成功申请平阳窑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及传承人。其陶艺作品曾在中国首届陶艺大展获优秀奖,并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被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赞赏。
锔瓷手艺传承人 郭 晨
他出生在锔瓷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便逐渐喜欢上了锔瓷,经过多年的苦练,最终掌握了这门传统手艺。锔瓷修复,要经过找碴、对缝、定位、点计、打孔、打钉、补漏等工序,少到十多道、多到几十道程序才能最终修复完成。自开始从事锔瓷修复至今,他已累计为全国各地客户修复瓷器、陶器、紫砂壶等器物上千件。
汾西花馍推广者 郭瑞红
她对汾西传统花馍有较深的研究,开办的瑞红非遗文化花馍店,设计出具有汾西县特色的花馍包装,主打汾西传统面食花馍,推动了汾西花馍的发展与传承。2018年,瑞红非遗文化花馍店作为培训基地,帮扶了80多个家庭就业增收。
冶炼状元 曹志天
2019年1—9月份,在炼钢厂业绩排名中,综合排名第一、降级率排名第一、成品C达标率排名第一……“冶炼状元”曹志天,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冶金锅炉部炉长,凭借过硬的冶炼技术,多次被评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付出,为保证企业的钢种质量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苹果“财神” 葛成稳
他是吉县苹果栽培技术的启蒙人和传播者,是吉县果农耳熟能详的乡土专家。二十多年来他刻苦钻研苹果管理技术知识,硬凭自己的毅力,掌握了苹果管理的技术绝活。他穿梭于全乡的大小果园之间,兢兢业业为果农服务……他就是吉县东城乡果业站站长、被当地果农亲切称为苹果“财神”葛成稳。他编写的《吉县果树管理八改十配套技术》等书,为吉县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吉县依托产业脱贫作出了贡献。
平水绣娘 鲁桂君
平水绣属于晋绣一脉,是山西民间刺绣的典型代表。作为平水绣创始人,她走遍了平阳大地的村镇,挖掘民间技艺,整理、编序、拍摄留存。她博采众长,吸收了苏绣的精华,研习晋绣的独特艺术风格,她的作品成为我市宣传临汾民俗文化的精品品牌。
带电检测青年骨干 翟 帅
80后的翟帅是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的一名带电检测工,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到的故障分析处理能力,解决了无数次设备故障隐患,避免了多次220kV主变烧毁事故。共参与和主持过13座220kV站、35座10kV站的预防性试验,完成了110kV武池、芝和、听水等变电站交接试验工作。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讨、技术创新攻关。拥有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荣获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主办的第四届青创赛金奖。
LED照明设备研发者 樊亚鹏
他是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是“模组化、智能化隧道照明高光效LED灯具的开发及示范项目”主要成员,是“智慧、舒适节能LED医院照明系统开发”863计划课题主要结构研发人员。他研究开发的822SD隧道照明灯获2013年度中照明科技创新二等奖,并成功应用于杭州钱塘江隧道工程。主持研发了3个系列超大功率LED特种照明灯具,取得消防认证,为企业带来累计1500万元的销售收入。获得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外观设计专利。
铸造模具设计工 张冬冬
他是山西恒泰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计工。为了提高设计工艺,他潜心研究,设计制造了一套造型模具,将工艺出品率由75%提升到85%,现场效率由每班500件提升到800件,每年可节约成本约30万元。他的“五小”成果多次获奖,荣获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二等功。
平阳工匠团队入围情况公示(9个)
余振民泥塑工作室
余振民泥塑工作室位于永和县,该工作室共有6名成员。为了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余振民泥塑工作室依托区域优势资源,补齐产业要素短板,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开展了泥塑、剪纸、玉雕、木雕及紫砂土等项目。为红军小学设计的泥塑《红宝宝》、剪纸《小红军》等作品申请了专利并且得到了中国红军理事会的认可,成为全国红军小学指定产品。把黄河玉石雕刻成摆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董鹏劳模创新工作室
该工作室目前有成员17人,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临汾市首届“平阳工匠”董鹏同志任带头人,集合了一大批平阳重工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劳模引领+团队创新”模式,紧紧围绕新产品工艺研究和攻关、生产瓶颈和加工难题的解决、五小创新竞赛和技能传承四个主要职能开展工作,工作室成员先后组织开展9项技术攻关,完成某新型号军品产品关重件156项生产,先后授权发明专利两项,发挥出了创新带动作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以解决我市不孕不育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对稳定家庭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是我省设计规模最大的生殖中心。团队由17名成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医学硕士8人,均在国内著名的生殖医学科研与临床机构受过严格培训。中心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和胚胎技术人才,技术精湛,热心敬业。从2016年至今,生殖中心门诊量、人工授精周期数、试管婴儿周期数稳步增长,专业技术人员水平逐步提高,达到国内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先进水平,为2000多个家庭送去了福音。
刘小元平阳工匠创新工作室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月,目前工作室拥有国网公司技术能手、国网公司级、省公司级技能优秀专家、高级技师等专业技术骨干成员26名。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带动配网专业技能培训,为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工作室承担完成了省公司及以上的科技项目、创新任务12项,市公司级2项,团队成员共申请获得专利13项。
席哲职工创新工作室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现有团队成员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技师3人,助理工程师2人。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自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和“化工生产自控仪表技术攻关”两大主题,以“创新工作,超越自我”为工作宗旨,为公司自动化仪表工作作出突出贡献。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研发,完成创新成果和研发项目20项,全部实现转化与应用。
黄土高原苹果有机旱作创新团队
该团队共有6名成员,创新的“黄土高原苹果有机旱作生产模式”,为吉县乃至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苹果产业走出了一条有机旱作的发展路子。按照国家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利用“互联网+智慧果园”科技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事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合理安排农事进度,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全程追溯对接销售,带动吉县有劳动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贫困户脱贫致富。
张兆水创新工作室
张兆水创新工作室团队是由巨彩公司工艺花鼓项目人员组成。巨彩公司立足当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深度发掘灿烂的地方民间艺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翼城花鼓”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头鞋制作技艺”,在传承传统工艺技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研制生产了既保持传统工艺精髓又具现代审美价值、与消费市场接轨的“翼城花鼓丹凤和鞋”和“唐霸青铜”等三大系列十几种不同工艺的文化产品,获得12项国家专利,受到了艺术家和广大消费者赞赏。
郝炎军创新工作室
侯马热电分公司郝炎军创新工作室共有成员25名。在郝炎军的带领下,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研发的“给水泵电机变频改造”项目投入后,企业年收入增加约700万元;研发的“发电机内冷水处理装置SZSY型”技术,彻底改变了定冷水质的超标运行及系统存在的严重腐蚀问题;研发的“中水深度处理系统改造”项目,是一项具有环保、节水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
刘录琴劳模创新工作室
刘录琴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21人,涵盖了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骨干成员及车间技术人员,是集团公司的科技中坚力量。在刘录琴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热心传、帮、带、比、学、赶、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他们注重与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生产管理部门的联系联合,立足企业难点、重点,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积极破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不同企业之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相互交流学习、科研机构、技术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聚集效应。
请关注二维码参与投票,投票时间:2019年11月28日18∶00至2019年12月18日18∶00。
组稿:张宏杰 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