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1-06-01 09:03: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2月24日在临汾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 周太生

各位代表: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市政府、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影响,认真履行审判职责,为推进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市法院受理案件55858件,审执结54297件,结案率97.21%;市中级法院受理案件6689件,审执结6477件,结案率96.83%,综合质效位居全省前列。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决战决胜扫黑除恶。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之年,全市法院从严从快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6件367人,82名涉黑涉恶被告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依法审结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的被告人陈兆平等54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黄炜、白旸、王海峰等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依法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判处罚金1.24亿元,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5人。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向纪检监察机关、政法委、公安机关移送线索51条。堵塞行业监管漏洞,发出司法建议书177份。聚焦系统治理,为我市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平安临汾建设。两级法院共受理刑事一审案件2629件,审结2414件;市中级法院受理刑事二审案件443件,审结426件。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依法审结利用邪教组织、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案件6件。始终保持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63件,抢劫、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365件。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的安全,依法审结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55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法审结“毒油条”“毒枣糕”“减肥胶囊”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54件。依法审结吕梁市政协原主席刘云晨、省住建厅原副厅长郭燕平等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84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从严从快审结各类涉疫犯罪5件,翼城县法院依法快速审结全省首例防疫口罩诈骗案,创造了打击涉疫犯罪的“临汾速度”。面对疫情影响,市中级法院创新应对,建立了覆盖全市两级法院和6个看守所的网络开庭终端63个,充分运用“互联网+审判”模式,实现疫情防控与刑事审判“两不误”。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以及具有自首情节的857名被告人适用缓刑、免刑、管制等非监禁刑。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审结2289件,适用比例达到80.71%,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利。严格按照“八必查”工作要求,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58件;推行阳光减刑,庭审直播减刑案件数量位居全省法院前列。会同司法局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全市一审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覆盖率达100%。依法妥善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2件,司法救助127人,发放救助金254万元,彰显司法关爱。

  二、落实新发展理念,依法服务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市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33180件,审结32217件。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制定实施《全市法院护航高质量转型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为转型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依法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审结非法经营、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案件181件。强化商标权、著作权等原创性成果保护,审结KTV侵犯音像权、加油站商标权、书籍作品发行权等知识产权案件144件。依法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破产审判“府院联动”平台,推进16家国有“僵尸企业”顺利进入司法处置程序;通过提级管辖,集中处置临钢厂办大集体企业破产清算,提高市场出清效率。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805件,审结795件。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化解征地拆迁等案件36件。依法打击常珈瑄、兰维成等妨害公务、寻衅滋事、组织非法聚集等犯罪行为,为推进我市“靓城提质”行动提供法治保障。积极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及时提出司法建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服务三大攻坚战。精心组织,努力打赢清欠清收“百日行动”攻坚战,依法审结涉金融案件1336件,执行案款5.58亿元,清收率100%,确保我市“双清”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服务保障脱贫攻坚,依法审理各类涉农纠纷案件300件,严惩扶贫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6件。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审结环境污染、盗伐滥伐、非法采矿等犯罪案件71件。

  助力“三零”单位创建。按照“控新治旧”“降量退位”的目标要求,依法依规处理群众信访诉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参与无讼乡村(社区)创建工作,推动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派出法庭全年审结各类案件7131件。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

  全力兑现胜诉权益。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6877件,执结16544件,执结率98.03%,执行到位金额57.1亿元。开展“冬日扫‘赖’”等专项行动,执结涉民生案件1153件,执行到位金额1.02亿元。加大联合惩戒力度,拘传213人,拘留39人,向公安移送32案42人,推动打击拒执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1+6”执行工作模式,强化两级法院执行案件、执行事务、执行人员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强化司法便民利民。跨域立案服务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覆盖,全年跨域立案255件,平均用时9.75分钟,开启“家门口起诉”新模式。设立集约送达服务中心,破解送达难题。积极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工作,力争实现“一键理赔”。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稳居全省前列。

  重视民生权益保障。审结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涉民生案件4341件,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调解,致力修复家庭关系。与市妇联联合开展“上直播、下基层、进社区”法治宣传活动,走进抖音直播间宣讲民法典,各县市区举办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巡回讲座。

  四、深化司法改革,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围绕“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审判人员职责权限。强化院庭长的监督管理职责,坚持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督相统一,通过全省法院监管平台实现“四类案件”从立案、庭审到合议的全流程监管,有效防止脱管、漏管。开展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健全审判质效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全市法院队伍素能司法质效提升三年规划(2020-2022)》,科学设定55项重点质效指标提升计划,做到月度通报、季度分析常态化。通过类案检索有效过滤、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确保案件质量和法律适用统一。市中级法院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统一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裁量标准。

  深化智慧法院应用机制。不断深化“互联网+司法”模式,信息化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跨域立案、网上缴费、在线调解、移动微法院投入使用,实现了司法服务线上全覆盖、线下无缝对接。“四大公开平台”运行顺畅,全年在线公开裁判文书47536件,庭审同步录音录像22049件,庭审直播11311件。

  五、强化党的绝对领导,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法院队伍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工作。落实市委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做到司法办案与全市工作大局同心、同向、同步。

  全面提升队伍素能。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思想政治、司法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组织干警参加最高院开展的“人民法院大讲堂”民法典专题辅导14场,选派73名法官赴国家法官学院参加培训,举办两期全市法院干警政治轮训班,建立覆盖全市法院的108名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选派中院5名法官助理到基层法院,实现基层“墩苗”,一线“壮骨”。

  以案为鉴正风肃纪。充分认识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任务,严格贯彻执行“三个规定”,深入开展“端正执法司法理念、改进执法司法作风”专项整治活动。扎实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专题警示教育,举一反三,深入整改。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

  各位代表,自觉接受监督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两级法院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并及时反馈;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工作、座谈交流、旁听庭审,认真听取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积极改进。自觉接受监察机关监督,支持配合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认真办理检察建议。虚心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

  在报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一些法官的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内设机构改革、司法权力运行、审判质量监督机制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少数干警司法作风不实,违纪违法问题仍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艰巨。五是部分基层法院法官断档严重,后备力量不足,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市“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市委“1343”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司法改革、队伍素能和司法质效提升,努力为我市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此,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院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全市法院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汾、法治临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犯罪,维护全市社会安全稳定。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坚持打早打小,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围绕市委经济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司法力量助推我市“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三是聚焦民生热点难点,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积极推广司法力量、行政力量、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家事审判模式。巩固和拓展“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涉农纠纷,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强化民生司法保障,依法及时审理民生资金、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生态文明建设等涉民生案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和司法期待。

  四是深化司法工作改革,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规范非法证据排除,落实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现庭审规范化与实质化有机统一。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员额法官管理制度,落实司法责任制,实现放权与监督有机统一。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广智能化应用,实现执法办案与信息支撑有机统一。

  五是着眼公正廉洁司法,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院队伍。充分认识新时代法院队伍面临的形势任务,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滋养公正之心,提升道德情操。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增强为民情怀。坚持分类分级、精准培训,培养专家型法官,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强化管理监督,深入开展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做到严抓严管、常抓长管,确保法院队伍忠诚干净担当。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