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14日电(记者王劲玉)多家媒体近日报道“山西临汾上百电动大巴车空跑两月疑骗补”,记者了解到,报道所涉企业为临汾市新宇旅游有限公司。临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信委)及新宇旅游公司最近就此事做出回应。
新宇公司总经理万冬生介绍,报道涉及车辆为公司于2016年12月购买,共计411辆,为纯电动大巴车,用来支持公司相关的项目规划。
“车辆购买后相关项目推进缓慢,其中,因运营需要,只办理了60辆车的运营牌照,用于部分企业通勤车、短途旅游包车,其余351辆车处于闲置状态。”万冬生说。
“2017年8月,公司因相关线路运营的需求,组织部分车辆进行运营前磨合,出现大面积大巴车‘空跑’现象;2017年12月,公司再次组织部分批次的车辆‘空跑’磨合。”万冬生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每辆车在需要时可马上投入使用。
此外,万冬生介绍,出于技术需要,每次充满电后,电动大巴车需要将电量消耗至30%,以监测电压,因此车辆需要定期试跑。351辆车未取得相关运营资质,而电动车需要在正式运营之前保证相关行驶安全,因此,大部分车辆均有过“空跑”经历,只是大规模“空跑”出现在今年8月以及12月。
临汾市经信委主任邰惠俊介绍,新宇公司并未取得过新能源补贴,也从未打报告申请过新能源补贴。
万冬生介绍,新宇公司拥有的411辆电动大巴车中,有4辆行驶里程超过2万公里;其余车辆里,运营的车辆大部分行驶里程在1万公里左右;而非运营车辆里程均在1万公里以下,多数为2000公里左右。
万冬生对“骗补”一事予以否认。“车辆经过长达8个月的空置,想要在短期内将300多辆车通过‘空跑’达到3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并不现实。此外,车辆行驶所需电费、养护、人力、保险等运行费用,也不足以支持车辆‘空跑’来达到补贴标准。”万冬生说。
邰惠俊表示,临汾市将加强对新能源车的监管,制定更严谨的方案,对电动车申请补贴所需里程数进行磨合期剔除,并在车辆运营后严格监测使用情况,确保不出现‘骗保’情况。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