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过去五年山西十大新成就

2018-01-25 10:55:11 来源: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贺亚奇)1月25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楼阳生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山西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山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过去五年山西取得了“10+”新成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淘汰炼铁产能82万吨、炼钢产能325万吨;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库存消化周期实现“双下降”。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贯彻落实中央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抓住国务院42号文件出台这一重大政策机遇,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成功组建山西国投公司、文旅集团、交控集团、云时代、大地公司、航空产业集团。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山西加快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9%、51.3%;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3.5%;旅游总收入由1813亿元增加到5360.2亿元,年均增长24.2%;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由290家增加到1117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与国内外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201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938亿元。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年均增长13.1%。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57.34%。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6.9万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与2013年相比,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8.3%,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3.4%,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有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等事项543项;对省政府49个工作部门的23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对保留的47项实行清单管理;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企业数量达到52.5万户,比改革前的2013年增长87.1%;省市两级政务服务“两平台、一张网”建成运行;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13710”信息督办系统建成运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落实体系。

五年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科普、档案、史志、参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双拥、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责任编辑:王晓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