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三个强化”让“第一书记”有了作为

2015-12-11 09:29: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为更好地助推第一书记“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今年以来,古县从制度管理、教育培训和问题导向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推进“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强化制度管理,推动工作规范。实行民情日记和工作台账制度。县委组织部统一制作发放《工作日志》《工作台账》《入村调研表》和《入户建档表》,要求第一书记详细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驻农村的优势和劣势,工作日志一日一记,工作台账一事一记。驻村工作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乡镇党委和“第一书记”任职干部手中,靠制度管人,用制度促事,全面加强任职“第一书记”管理,有效推动任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强化教育培训,促进角色转变。任前,对“第一书记”进行了农村党建、“三资”管理、土地确权等内容的专题培训。组织“第一书记”赴3个乡镇的核桃示范园观摩核桃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情况;组织部分“第一书记”参加“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切实帮助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找准定位,转变角色,进入状态。同时,将“第一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农村“领头雁”培训计划,确保教育培训全覆盖、有成效。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帮扶实效。“第一书记”结合入户调研,以精准帮扶为目标,充分利用自身或单位的业务、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扶贫,解决群众当前的突出问题。古阳镇杏家庄村“第一书记”李爱军通过与派出单位县广电中心协调,为村民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提高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水平;南垣乡驼腰村“第一书记”张震组织50余人从临汾骑车到驼腰村购买村民家种植的核桃,当天销售核桃350公斤,后继销售200余公斤,他还积极推广村里的小米,经过与市家乐福超市多次洽谈,达成了销售协议,探索了“消费扶贫”新模式。(周迅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