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四件大事 实现富民强县
——古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更是开启“十三五”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和我省其他资源型县一样,古县经受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煤炭经济空前“遇冷”所导致的连锁考验。
这一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古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办好兴煤力保增长、修路打通瓶颈、治污改善环境、扶贫致富乡亲“四件大事”为抓手,以弘扬凝心聚力、清廉务实、担当有为良好作风为导向,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抓党建、促发展、推改革、惠民生、保安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古县积极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确保了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6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1.4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0.4亿元,增长2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9.4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6283元,增长 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8630元,增长8%。重点项目“六位一体”推进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同时,切实加强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县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古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推进“扶贫致富乡亲”系列重点工作,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农村小康。严格落实种粮直补政策,粮食产量达5973万公斤,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38万亩,占补平衡新增耕地2940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0.4平方公里。狠抓特色产业不放松,新发展核桃经济林1.8万亩、连翘1万亩、油用牡丹5000亩,着力打造国家木本油料重点县;结合省级养牛重点县项目,建设良种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完成生态公益林投保面积57.4万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下经济现场观摩培训会在该县召开。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4个试点乡镇66个村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 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活动,整改突出问题700余个,移交纪检监察、司法部门案件12件。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乡驻村精准帮扶到户“全覆盖”活动,组建111个下乡工作队,抽调1723名机关干部精准帮扶2818个贫困户,选派46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保障。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古县全力推进“革命兴煤”、“六型转变”的战略部署,大力加快“兴煤力保增长”步伐,制定了促进煤炭经济转型的3大方面12条措施,全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全县煤矿投产产能达到525万吨,占到规划产能的50%以上。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利达焦化6万吨合成氨项目进入试运行,1亿立方LNG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国新正泰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进入试生产。西山煤电古县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正在争取核准。推进铝矾土产业开发,与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拟建设新型功能性变形合金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佳盛能源与协鑫新 能源合作古县30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二期30MW项目已经省发改委备案。启动实施县城12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8613”光伏扶贫计划,培育了一批100KW光伏扶贫示范项目,创建低碳示范县迈出重要步伐。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古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全力推进“治污改善环境”。启动了生态移民、大气治理、水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4个方面13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涧河工业园区周边生态移民工程稳步推进。动员广大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十检查十整治”活动,巩固了国家卫生县城成果,顺利通过了复检验收。加快实施北平、古阳、岳阳3镇4村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落实投资2236万元,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关切。
基础建设力补短板。古县认真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着眼于融入全市、全省区域发展大局,全力推进“修路打通瓶颈”。
进一步完善全县交通发展规划,拟用3年到5年时间,投资59.1亿元,新建改建公路工程11项207.9公里,努力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为主框架,南接高速、北通一级、西线双出、乡村升级的交通网络,彻底改变境内不通高速路、没有一级路的历史。把县城—旧县镇长临高速连接线工程和省道323线古县沁源界—108国道拓宽改造工程作为“修路打通瓶颈”的重中之重,聘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和天津路桥规划设计院分别进行规划设计,长临高速连接线进入申报立项阶段,省道323线拓改工程完成了路线方案选定,进入可行性报告编制阶段。推进过程中,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省市发改、交通、国土、金融等部门协调对接立项、用地、融资等事宜,多次与洪洞县协调沟通,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详细路线和关键节点,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文德路全面竣工,县城龙泉街和向阳西街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村通水泥(油)路改造提质24公里,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民生改善持续向好。古县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确保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资4700余万元为23所中小学配套教学设备,拿出18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爱心助学惠及312名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建人民医院正式投入使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升到每人每年120元,城乡医疗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至70%,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六大保险参保人数均完成市定任务。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7元提高到397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8元提高到217元。保障性住房新开工246套,基本建成206套。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已开工500户,完成327户。考录事业单位人员87人,统筹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待业和人才流失问题。
文明创建初见成效。古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塑造团结包容、务实创新的古县精神,努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年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家、省级文明单位(村镇)3家、市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35家、县级文明单位20余家,先后接受了省级文化强县复查验收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整体创建工作获得好评。县图书馆新组建3个分馆系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举办第八届中国·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第三届干部职工运动会、第三届农民运动会、广场消夏月、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自办媒体《古县新闻》创刊,成为舆论监督的有力抓手和亮晒工作抓落实的重要平台,在晋冀鲁豫地方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山西省县、市报协会第19次年会上获得银奖。
改革创新不断引深。古县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主动对接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改革落地。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将县政府组成部门调整为22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年审年检、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项目25项,承接省市下放权力84项,调整前置审批事项为后置审批事项35项。司法体制改革完成了前期调研工作。公车制度改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加大金融振兴力度,组织24人外出参加PPP模式学习,支持顺杰耐材公司和华海天宇公司在“新四板”挂牌上市,总投资35亿元的省道323线拓改工程拟按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并申报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申报有效发明专利4件,引进省级农业专家5人。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和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引进全省最大的电商平台“马上购”入驻该县,培育了古县天一鸿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全年新发展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17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古县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注重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不断深化法治古县和平安古县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建成了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为一体的法律便民服务大厅,“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托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全覆盖。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社会治安形势整体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列全市前茅,创建了省级平安县。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周一接访和党政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制度,深入开展“以群众举报乡村干部腐败为切入点集中解决群众信访诉求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市以上来信来访化解率达100%。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安全生产保持稳定态势,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刘广亮 张振兴)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