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古县脱贫的大盘子是:种植业当先锋,中药材、蔬菜、小杂粮、果树遍地开花,特色产业成效要明显。
古县是传统的煤焦大县,财政收入煤焦占比高达80%以上。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全县共有整体贫困乡镇一个,贫困村38个,贫困总规模6844户、20538口人。现有整体贫困村11个、贫困户2580户、6936口人还没有脱贫。
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何走不通触手可及的致富路呢?关键是缺少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农业。共识达成,下一步,就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苦干实干。
今年,该县共计划种植小杂粮35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8000亩;发展道地中药材6500亩,建设东池白芍、何家岭远志、毛儿庄柴胡等一批中药材示范区;种植赤焰椒、高山豆角、旱地西红柿等特色露地蔬菜8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4700亩;贫困户种植油用牡丹5000亩。建成南垣乡东池千亩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建设旧县镇孔家垣高效农业园,发展石榴、樱桃等特色经济作物;支持岳阳镇段家垣发展荒山特色扁桃栽植。发展多元特色农业产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脱贫致富铺就好路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县坚持群众脱贫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公司+贫困户、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以公司、合作社的引领,撬动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以贫困户自主发展为主、帮扶为辅的方法,变“输血”为“造血”,让精准脱贫稳定、持久地走下去。
用绣花功夫种地,像维护自己的名声一样维护品牌,涌现出一批在山西叫得响的品牌:古县霍岳道地连翘、东池芍药、旧县金米、北平土豆等。
做精杂粮、做优果菜,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聘请运城三位苹果种植“土专家”常年跟进东池村苹果管理,针对苹果的不同周期进行应时培训。通过培训,贫困户变身掌握种植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不断地采取科学管护措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该村果农都掌握了生产优质水果管理技术,达到“人人有技术、户户会管理”,保证了东池苹果的优秀品质。
让中药材成为山区农民医贫的良药。该县以南部农业乡镇为主战场,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拓展中药材种植规模,出台一系列激励扶持中药材种植的优惠政策,探索出一条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之路,涵盖基地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及电商交易等各个环节。如今,古县中药材这剂“脱贫致富的良药”,帮助贫困户迎来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着力提高特色农业产业附加值。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大力推广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使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促进农产品由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转变,实现农产品的上档升级,让农产品“土蛋蛋”变成炙手可热的 “金枝玉叶”。
积极拓展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打造古县“品牌”。古县金米申报绿色认证,打绿色、优质、安全牌,品牌越来越亮,竞争力显著增强,不仅摆到了临汾的超市,在山东、河南、北京等大中城市也一路走俏。在绿色品牌的带动下,古县金米加工厂年可加工优质金米30万公斤,其他小杂粮10万公斤,使3个乡镇25个村的3500多农户受益,带动贫困户年增收100余万元。(李永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