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佐村:破解“水”难题 乡亲们喝上了自来水

2018-09-10 20:34: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9月4日一大早,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的轰鸣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古县南垣乡佐村扶贫井及配套工程完工通水。

  酌水当知源 好消息不胫而走

  “走,看通水仪式去!”一位坐着三轮车的老人难掩兴奋地对记者吆喝着。“一大早,听说扶贫井要剪彩,衣服都没顾上换,赶紧坐上三轮车就过来了,我80多岁啦,还是头一次见。”老人对记者说,我叫李秀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因为吃水遭了不少罪……今天我这心里比娶媳妇还高兴呢……”

  古县南垣乡佐村,地处古县南部,紧邻浮山县、洪洞县、尧都区,是四县交接之地,有三百余户、一千余口人,以种植业为主,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户,700余人,曾经是省级贫困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通水剪彩的好消息在村子不胫而走,到达现场后,已经有不少村民围观。

  提起缺水,今年70岁的陈玉才和56岁的苗渊说出了全村老少几代人的心病和无奈,最早是辘轳把井,后来水井塌方,我们就找了一眼泉水,但时常有树叶、杂草、甚至虫子有出没,水质不好,也不卫生,排队等水是常事儿。一来回1.5公里山路,沟深坡陡路滑,多少村民摔过跤,扭过腰,磕破了桶,泉眼枯竭以后,不少村民买了水包,开上三轮车,到山下的浮山邻村去买水,一包水从3元到7元价格不等,路途远不说,缺水的时候,为水打架的事情屡有发生。洗衣服得计划着来,新媳妇陪嫁的洗衣机,也成了摆设。

  “如今赶上了好政策,再也不用井里绞,沟里担了,白花花的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方便、干净、水质好!也畅通了我们村的脱贫路。”陈玉才老人激动地说。

  破解“水”难题 精准扶贫见成效

  没有水的生活在村民朱传兰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每天要到水池里刮水,做饭前还要将水进行沉淀。一来回三里多地,人多了就得等,一上午只能担一担水,啥也干不了。遇到干旱时,全家人用水都困难,更别说给庄稼“喝水”了。

  记者问她是否后悔嫁到这个村时,朱传兰爽朗地笑着说:这下可不后悔了,水方便了,儿媳陪嫁来的洗衣机也终于敢用了。”

  2017年,古县公安局在南垣乡佐村扶贫,干警驻村入户扶贫解困,了解到缺水现象不但制约了佐村发展,而且影响到群众生活。该局与水利、电业、帮扶企业协商沟通,组织专业人员对水源进行勘探,确定打井位置,筹措资金,打出了一眼400余米的深井,今年配套工程完工,不仅解决了全村吃水难问题,脱贫致富也有了保障。

  目前,佐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灌溉浇地、农作物生长也有保障了。扶贫工作负责人表示,通水后,根据当地资源,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将把西瓜、中药材种植发展好、巩固好。

  吃水不再难 汩汩清水入户来

  在鞭炮声中通闸接电,井水顺着新修的管道流到了各家。在村民陈玉才的家中,老人高兴地拧开了水龙头,一旁的老伴儿牛元花也喜盈盈地凑到了水龙头前。不一会儿,厨房里的几个水缸里全都蓄满了水。

  记者看到,老人家里拉水的水包倚到了墙角,远处的屋顶上,村民们新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如同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吟唱着通水的喜悦。

  80岁的李秀英老人感慨地说:老了老了,这又享了福,一来政府给发钱,二来又抽上水了,做梦都不敢想,这么好的日子向我们招手,我要再多活50年!”

  记者 赵文家 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