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洪洞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认真贯彻全国和山西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专门力量,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从而保障了全县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先后制订了《全年农业执法工作方案》和《春、夏、秋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而保证了农资打假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宣传培训 增强安全意识
为了全面提升和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增强农资经营人员的守法意识,执法大队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认真培训。
结合“3·15”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和“6·25”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一法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通过县电视台举办农资打假专题讲座,共出动宣讲人员218人次,开展大型咨询活动5场次,接待咨询群众4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5000余份,制作宣传板报3块。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行为,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了专项整治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万安镇曹家庄村举办了设施蔬菜技术培训班,对康民蔬菜种植合作社、垣上美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受训人员达100余人;在圣元宾馆对全县农资经营人员进行了轮训,受训人员200余人。
强化源头治理 规范经营行为
一是开展农药经营主体清查。组织力量对经营主体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记录,对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经销商责令限期整改,从而净化了农药市场秩序。
二是严格农资批发环节产品备案审核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农业执法大队严格审查进入县内销售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严把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关,对问题产品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退回改正。通过监管口前移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杜绝了违规农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经营行为。
三是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主要有农资经营人员持证上岗、进货查验、进销货发票、进销货台账、禁销限用高毒农药、过期未失效农药专柜销货等制度。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经营者守法和诚信经营。
四是强化质检,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为了使农民用上放心优种、放心农药和放心化肥,切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县农业执法大队还制定了详细的农资质量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密度,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从市场抽送农药样品10个、肥料样品13个,并对质量不合格产品依法予以查处,从而杜绝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现象。
五是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农业执法人员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以是否经营优劣农资,未审定(登记)农资、标识标签不合格农资以及禁限用农资为重点,对辖区内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及网点实行拉网式排查,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从而保证农资市场监管不留盲区死角。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对全县223个农资经销门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9个镇、7个乡的农资市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共查处种子案件26起,肥料案件11起,农药案件17起,共计54起,一般程序立案54起,结案率100%。
通过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全县农资市场呈现出市场秩序稳定,销售劲头良好的局面,概括起来为“三化”:一是种子生产经营进入市场化,全县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已顺利完成。全县有种子批发商10余家,乡级零货商200余家,经营品种达150余个。二是农药市场步入中、低毒高效化,全县有农药批发商15家,乡级零售商150余家,经营的中、低毒高效农药品种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禁用农药已全面退出市场,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三是肥料市场复合肥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平衡施肥深入推广,基本扭转了以往重氮轻磷钾的施肥倾向,目前,全县共有肥料批发商10余家,乡级零售商180余家,经营的肥料品种复合肥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王民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