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韩家庄:柳编 4000余年不老的美丽传说

2016-07-20 10:34: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相传舜帝初耕田在历山,他不鞭打耕牛,而是敲击挂在犁杖上的一张簸箕,尧王访贤从这里认识了舜的仁慈和智慧,又经过考验,把王位禅让给舜,留下了“簸箕问鼎”的政治趣话。

  舜耕地敲击的簸箕是谁编的呢?是舜的继母韩氏叫她的弟弟特编的,用的柳条又粗,编得又坚挺,敲起来又响。韩氏娘家是山西洪洞县万安镇韩家庄,距历山十里远,人称簸箕之乡,几乎人人会编柳货。

  簸箕是怎编的呢?这个古老的行当历经四千余年,在韩家庄依然流传着。

  下雨天或者冬季农闲时节,人们把干柳条又在水缸里浸泡好后,就到“厂房”里编簸箕、笸箩、柳帽等柳货。

  这个“厂房”很特别,在地下挖四五米深的一个大圆坑,底部周长有20米,顶口小。用木檩席子苫好后,留一小口,一木梯通上通下。

  村里人把这“厂房”叫作窨(yin),潮湿、不透风,柳条不易干折、编出的货好。柳匠们就在这窨里编织生活,一代又一代。韩德智的爷爷、父亲,都是柳编好把式,他继承祖业,68岁了还不离窨,编的一手好货。

  婴儿时,这簸箕、笸箩就是他们的摇篮,夏天睡又凉快,尿了也不怕,柳条早把尿水吸干了,洇不着小屁股的。

  2015年,韩家庄的柳编入选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韩家庄正在筹建柳编协会,振兴柳编业。韩家庄又正在纂写村志,发现威风锣鼓这个古典鼓乐,竟是韩家庄人敲簸箕、敲笸箩、拍柳帽热闹时,由尧王钦定而成的。古老的行业,绿色的产业,或将同它美丽的传说一样,谱写新的史话。(韩斌 张旦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