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说起张百锁,槐乡人很少有人知晓,但一说张乃头,许多人都会说,“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拳手”。
张百锁,又名张乃头,是槐乡家喻户晓的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他在八代传人中年龄相对偏小。在洪洞武林圈,人们只听说他和知名的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程永泉是结拜兄弟,而一向低调的张百锁30多年来从未向身边的人,甚至他的得意弟子提及此事。
不久前,记者见到了张百锁。他拿出了一块红绸布,看着上面的字自言自语道:“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32年,两位哥哥都已逝去。”
原来,这块红绸布是他与洪洞通背拳八代传人程永泉、秦根基(记)、田源结拜的盟书。
经了解,盟书由程永泉亲手书写,内容相同每人一块。盟书的落款时间是“一九八四年农历六月初九日”。盟书表达了四人自愿结为异姓兄弟,四人如同一母同胞,如同一师之徒,四人要继承先师之艺,传给后世,发扬光大,四人结拜如同古代的桃园三结义之义气,要永远同甘苦共患难……
张百锁回忆:“从习武之日起,我们就在槐乡传播洪洞通背拳,经常在一块切磋拳艺。”结拜的时间在县体委组织整理统一通背拳拳谱期间,地点是现在的体育场,结盟一事是程永泉首先提出来的。擅长书法的程永泉已经写好一块盟书,他看到上面有“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内容,提出三位哥哥都比我大许多岁,这样的提法欠妥。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定为“永远同甘苦共患难……”
记者问张百锁,为什么程永泉大师会提出结拜?
“我们四人都是挖掘整理小组成员,经常在一块切磋、品茶。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来到了武高场子,他看到我们几个人在一起讨论技艺,觉得自己受到冷落便从我开始一个个点评我们的拳艺。朋友是文化人,语言尖刻,不留情面。”张百锁回忆道。
当点评到程永泉时,朋友用的语言更为苛刻,早有不悦的程永泉沉不住气了,张百锁看到他的神态,预判着事态的发展,就在程永泉的拳头砸向朋友的瞬间,他用双手控制住了程永泉的拳头,避免了一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事后,程永泉非常懊悔,并与那位点评人和好。于是在程永泉的提议下,四个人结为异姓兄弟。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