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人民医院:青骥奋蹄向云端

2016-08-29 09:44: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青骥奋蹄向云端

——洪洞县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2013年1月,原洪洞县人民医院与洪洞县外科医院合并为洪洞县人民医院;同年1月8日,医院院址搬迁至位于洪洞县城飞虹西大街的新院区;与此同时,县中医院院长杨峰履新院长一职。

  杨峰是一个专心做事的人,把合并后的医院管理得有板有眼。

  三年间,建立了神经外科、血透中心、ICU、CCU、心肾内科、微创中心等十余个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填补了全县医疗界的空白,见证着一所医院的责任和担当。

  三年间,共接待门诊病人494322人次,急诊60163人次,住院病人数64457人次,业务收入超亿元,见证着一所医院的作用有多大、能力有多强。

  三年间,开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人性化收费方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深度服务患者,见证着一所医院“医”网情深、服务患者的为民情怀。

  三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少到多……洪洞县人民医院像一本重新装帧过的书,封面精美、编辑细致、页边空阔、装订精巧。追寻她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负。

  从无到有 凝神聚力 保障健康之源

  2013年1月8日,洪洞县人民医院院址搬迁至新院区,院长一职却一度空缺。县领导从众多人选中瞄准了杨峰,认定他“懂业务,敢开拓,是人才”。同年3月18日,杨峰走马上任。

  追寻杨峰的从业经历,便可深知,这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马”。

  参加工作36年来,杨峰的履历从没离开过洪洞。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便被分配至原洪洞县人民医院外科;12年后,他被调至万安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一职,一待就是5年;1998年,杨峰回到洪洞县卫生局任副局长;9年后,成为洪洞县中医院的“当家人”。在县中医院任职的5年间,医院各项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赢得全院干部职工及患者一致好评。

  万事开头难。但困难和问题往往是智者寻找方法的好老师。两院合并伊始,两个机构的合并、人员安置都是不可小觑的问题。“大到搭建班子、确定发展目标、进行发病率调查,小到创建科室,一个科室由谁来当主任?这个人的医德人品、业务能力、群众基础如何?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杨院长说这话时依然深锁着眉头。只有为之呕心沥血过的人才有这样的表情。

  杨院长说:“作为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我们以提升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能力为重点,尽最大可能满足全县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在全县进行了持久、细致的发病率调查,医院的短板就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也是医院今后的发展目标。”他的激情他的干劲可以说壮志凌云、不负后辈。

  新组建的院领导班子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频繁发力,神经外科、血透中心、ICU、CCU、心肾内科、微创中心、乳腺科、肿瘤科、精神科、康复科、手外科、老年病科、疼痛科等十余个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相继建成并得以良性运转,既填补了全县医疗界的空白,又扩大了服务范围,这三年,一批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使全院的临床诊疗水平及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净化手术室按照国际先进的无菌隔离技术装备与建造,10间手术室可同时进行手术;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拥有麻醉机、C型臂、电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先进抢救设备及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DR、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射线系统、乳腺X射线机等。全院在人才和设备上的投入增加了将近1个亿。

  这三年,妇产科开展了无痛分娩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外科独立开展了胆囊切除术、前列腺电切和泌尿系结石的碎石手术;骨科与西安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合作开展了脊柱和髋、膝关节手术;重建了血液透析室,年透析病人10800次以上;内科、儿科、感染疾病科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管理;针对乳腺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2016年1月,洪洞县人民医院乳腺科作为医院的特色临床科室应运而生。新开科的乳腺科以专科治疗“精品化”及乳腺疾病的普查、诊断、治疗、随访、预防、保健“一体化”为指导方针,运用中药溻渍、药物灌注、乳腺按摩等专业的乳腺治疗手段,甫一成立便受到全县广大妇女的一致好评……

  这三年,儿科日渐发展为全县技术水平最高、抢救设备最完备的儿童疾病抢救中心;感染疾病科是全县唯一法定从事传染性病诊治的医疗机构;开通了绿色通道,对危急重患者、无陪护病人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的原则,极大提高了危急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从有到优 内外兼修 焕发勃勃生机

  在洪洞县人民医院三年的发展历程中,“人心齐”是立院强院的涓涓泉源。人心齐了,这支齐心的队伍战斗力如何呢?

  如何把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统一到全院大发展的目标上来,用新的更高的目标激发他们的斗志?如何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锐意进取、作风严谨的医疗工作者队伍?成为院长杨峰眉间心上的一道新命题。

  “职工的素质低,不是我的责任;但不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的责任。”没有气魄的人说不出这有气魄的话。为了提高医院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和技术竞争力,杨峰坚持“引进”和“内培”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选派医护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也定期从各地请专家到医院讲课、指导,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反复考试、强化训练,使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沟通技巧、操作熟练度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在人才的吸纳、管理、使用过程中,杨峰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打造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梯队。

  与此同时,医院还先后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签订了区域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协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去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并邀请各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坐诊、讲课、查房、手术及开展学术活动,力争使全县广大群众90%疾病不出县就能得到诊治,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外出进修能提高我们每个人的见识和技术,其实是我们非常渴望的成长机会,同时,学习期间,医院还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福利待遇。比如我们跟长治医学院建立了帮扶关系,医院就为外出进修的职工在医学院附近租了套房子,外出进修人员学习期间工资、绩效照发,每人还能拿到50元/天的生活补贴。”在心内科主任牛阿平看来,医院对职工全方位的培养和关爱,是他们视医院为家、视个人成长为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万事俱备,花自然会开。

  从业已经30余年的内二科主任马春丽用“迷恋”来形容她对目前工作的感受。“尤其是近3年来,医院针对人才的特点、特长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健全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制度,有督促、有要求、有鼓励,更为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和斗志,毕竟在任何时代,能满足人最深层、也是最本质需要的并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实现。”

  “没有哪份工作必须靠谁来做才能完成,但你必须要有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回报父母、实现个人价值,所以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一份工作……”去年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杨院长的一席话,至今仍令副院长柴丽君记忆犹新。“正确的从业观念和工作态度像全院的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一样重要,这些观念和理念最终将会形成我们的医院文化,为打造‘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医院品牌添砖加瓦。”

  从少到多 "医"网情深 彰显社会职能

  从杨峰位于四楼的办公室望出去,桥廊亭阁浑然一体,花草树木满眼滴翠。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用白居易的这两句诗来形容杨峰再贴切不过。他身上,有竹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有君子的坦荡磊落,刚强正直。

  “公立医院要有公益性,要有社会责任感,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不再给患者看病的杨峰说他现在看的是医院的“病”。

  2016年6月的一天,一位患者来医院做心电图,医生发现病人有心梗迹象,便一边嘱咐患者保持平躺姿势不要动,一边迅速打电话给ICU、门诊、急诊等科室。就在各科室医护人员携带设备火速集结的当口儿,患者心跳停止,携带各种急救仪器设备迅即赶来的医护人员就位后,迅速展开施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许多医院都有过急危重症患者因为错过了黄金6小时最佳救治时间,最终没能挽回生命的惨痛教训,人命关天呀,一刻也不能耽搁!”2013年3月,杨峰走马上任后,第一时间便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

  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针对“急”的特点,达到“救”的目的。急危重症患者送到医院后,办理手续、缴纳费用均可滞后,一切以患者的生命为重。该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据统计,自该通道建立以来,医院共成功救治此类患者80余人次,且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

  看病难,看病贵,是多年来群众最为关注和头疼的一件事,尤其在农村,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医疗保障”的温暖阳光洒向广大农村群众,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看病负担。

  于2014年8月开科治疗的康复科最初病人寥寥,前两个月只收治了不到20人,收入3万8千余元。然而自当年10月份至12月底,上述数字便升至患者170余人、收入近70万元。仅2016年上半年,前来做康复的患者便已达近400人。

  据康复科主任杨杰介绍,康复的总体费用大概在8000到10000元,农合的报销比例是75%,所以患者还要负担2500元左右。由于此类病症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已经花了很多钱,许多家庭都无力再承担后续的康复费用,这也是开科的两个月里收治患者少的主要原因。

  “医院领导班子仔细调研后,决定为患者减免农合报销后的治疗费用,也就是说,患者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来做康复。当然,这一创新主要针对的是家庭困难的群体,患者需要提交相关申请,然后层层审核,而且一个疾病周期的支付不能超过3个月。”杨院长进一步强调说,“主要目的是不想使这些患者给各自的家庭造成永久性负担,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康复有时候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稳定。”

  乳腺科成立3个月来,不仅对全县女性教师、三八红旗手进行了乳腺疾病的筛查,每周还会通过与各乡镇卫生院联系,进村入户对广大妇女进行健康宣教。

  触动人心的不仅仅是一项项更加人性化的创新举措,不仅仅是一次次补短板、一步步谋发展,更是一种思路、一种干劲、一种跨越。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又何尝不能造时势。杨峰就是这一辩证法的实践者。

  一路跋山涉水,一路硕果芬芳。对于洪洞县人民医院而言,过去三年的历练进程中,既有奔腾慷慨,也有默运潜移;既有飞扬奋进,也有湍流曲折。然而,就像杨峰说得那样,“所有的磨砺和进步,既是起点也是契机,全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跟进永远没有止境。”

  采访手记

  “生命所托,健康所系。”这是洪洞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的内涵。用善良的心成就医学的路。该院倡导人性化服务,树立“患者是父母”的理念,对患者耐心治疗,换位思考,减少患者对病魔恐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这人性化的服务建立起了和谐的、充满人性化的医患关系。软件优,硬件好,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医疗更是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职业。医护人员则需要高情感、高奉献。无论仪器多先进,药物多神奇,医护人员都需要和病人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没有技术,医学是脆弱的。没有情感,医学是苍白的。在洪洞县人民医院采访,能深刻感受到医务人员肩负的责任和仁爱之心。这说明“医学仆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于天的理念已贯彻在全院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

  感受深刻的还有杨峰院长大会小会强调的“专心做事、用心做人。生活的品质取决于工作的绩效,工作的绩效取决于工作的态度。这个世界能真正给你自尊的人,只有你自己。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的人,也只有你自己。”有这样严厉的带头人,洪洞县人民医院的品牌形象能不好么!记者 胡丽丽 段碧蓉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