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 探访洪洞抗日县政府旧址

2016-09-05 08:4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柏树庄抗日政府办公室院门 

  临汾新闻网讯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1周年纪念日。当天,记者驱车前往太岳山脉的武家庄、柏树庄。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共产党领导的洪洞抗日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和游击队对敌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指挥中心。武家庄距著名的“韩略战役”旧址只有6公里的路程。当天中午时分,汽车爬上陡坡进入武家庄。知晓记者寻找抗日时期的记忆,一位花甲老人直接将我们领到了87岁的武殿明老人家。

  大年初一 鬼子偷袭武家庄

  时光回到1943年初,那一年特别冷,腊月三十晚上,雪下了一尺多厚,14岁的武殿明与表哥杨家兴和县政府的郭华堂一起清扫出村的道路。郭华堂不断提醒他哥俩要把雪扫干净,让村民出行方便。

  他们将出村的路扫到沟底后,便准备返回村里。这时,看到一个抱小孩的妇女向他们摆手示意,那妇女深一脚浅一脚,向他们跑来。见此状,郭华堂知道村里出事了,便领着他哥俩和那个妇女,顺着山沟跑到了“子安村”(洪洞音),逃出了鬼子的包围圈。

  一人死亡 五人至今杳无音信

  “鬼子是从临汾集中来的,他们悄悄走过山岭村,绕过牛家坡村,突然包围了当时的抗日政府所在地武家庄。柏树庄的‘道门院’也是县政府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白天在那办公,晚上住燕家庄。”79岁的李作权老人说,解放后大人们经常讲述武家庄不幸的大年初一。柏树村的哨兵发现武家庄有敌情,及时通知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员撤离了村子,鬼子到柏树庄扑了个空。

  “郭子瑞是我的表兄,他父亲那年70多岁。”武殿明回忆,当时武殿岭(音)受到鬼子的火刑拷打,逼其说出抗日政府工作人员的藏匿地点,但他一直不说话。鬼子又翻看放假回村过年的学生岳保庆和教员武全真的手,说他们的手上没有茧子,是拿枪的八路军游击队,便将他们四人用绳子捆到一块儿。

  随后,鬼子从人群中拉出武权略老汉,让他说出政府工作人员在哪儿,但老人宁死不屈,答复“不知道”。话音刚落,一个鬼子兵的刺刀便捅进了老人的胸膛。野兽般的鬼子拔不出刺刀,边拔边踹老人,将老人推到一孔窑洞下,老人当场死亡。

  鬼子见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便押着郭子瑞、武殿岭、岳保庆、武全真往临汾方向走。武殿岭的父亲70多岁,老来得子,他看着儿子武殿岭被鬼子押走,倔强的老人想讨回自己的儿子,便追着鬼子。从那以后,这5个人至今杳无音信。

  抗日县政府与我家一墙之隔

  耄耋老人武殿明的家院里是政府财政科办公的地点,墙那边就是县政府和看守所。最东边的那个院里住的是政府的秘书王首道(音)。后来听说,解放后王秘书被派到太钢工作。

  “1962年至1988年,我是当时生产大队的会计。”武殿明说,在抗日战争年代,就看到经常到隔壁县政府开会的李登肖(音),他是附近一个村的村长,解放后,李登肖曾任洪洞县副县长。

  段龙章经常住在武家庄

  段龙章领导的抗日游击大队经常住在武家庄,他长得非常帅,络腮胡,打仗也特别勇敢。游击队是武家庄的常客,一连、二连、三连,经常在此轮换驻扎。人少时,游击队员就在老百姓家吃派饭,人多时,炊事班就搭起灶台。

  段龙章领导的抗日游击大队在这方沃土不断发展壮大,后来改编成洪洞独立团,随后又改编为分区警卫四团,解放太原后段龙章升为副师长。老人对洪洞抗日游击大队的记忆,虽然是零星的,但却是那段烽火岁月中的一幅画面。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