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九轶寿星的家庭音乐会

2016-10-13 10:56: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全家合唱《大槐树的故事》。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4日一大早,记者走进洪洞县城小关庙社区一户普通人家,参加一个特殊的家庭聚会。

  说它特殊,因为它是为“母亲”举办的一场家庭音乐会。庆祝新中国67华诞,自然要用音乐来歌唱幸福生活;同时,它又是为生养自己的老母亲而办的,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向母亲献上一份感恩的厚礼。

  被祝福的老母亲名叫李素珍,93岁高龄,育有两儿一女,均事业有成。长子李明安是洪洞县的文化名人,从事音乐创作五十余载,创作歌曲500余首,其中《大槐树的故事》《洪洞之最》在全国、全省获奖,后者更成为洪洞县的县歌。次子李长安刚从市艺校副校长一职退休,二胡造诣在全市首屈一指。女儿李心灵在洪洞县广播电视台担任编辑工作,也于五年前退休。目前,老人全家四世同堂共计25口人,子孝孙贤,其乐融融。

  时针指向上午10时,鹤发童颜的李素珍老人被孙辈们簇拥着走进客厅,5个重孙子(女)、重外孙(女)围着她“太奶奶”“太姥姥”叫个不停,老人一一应着。孙女、孙媳妇们拉了一会儿家常后,便捋衣袖到厨房里做饭去了。孙子、孙女婿拉呱着最近的工作和生活,谈至酣处,客厅里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古语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的根。李素珍老人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把儿孙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在身边呢?又有什么样的“治家法宝”,让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长幼有序、子孙成才呢?看到记者纳闷的样子,大媳妇刘希萍快人快语,给婆婆总结了八个字:理解、善待、忍耐、担当。婆婆一生善良,当年身为媳妇时,就是出了名的孝媳,为周围邻居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她头脑灵活,办事公道,每年过寿时后辈孝敬她的钱,她总会掂量轻重,合理分配,既不让这个吃亏,也不让那个占着便宜。老人和大媳妇48年不分家,一口锅里搅稀稠,有话说在明处,处事情同母女。这时,旁边的李心灵插话道,这一辈子她最佩服的人就是母亲,母亲没有念过书,却天生好悟性、识大理,像一个“乡土哲学家”,还能引经据典(民间俚语)讲道理,很有说服力。邻居家有的日子不宽裕,母亲一句话“有钱的人讲究,没钱的人将就”就让主人解了愁。还有的邻居家媳妇不会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母亲就拿来作教材教育女儿:“男人是个耙儿(耙子),女人是个盒儿(盒子),不怕耙儿没刺儿,就怕盒儿没底儿。”意思是男人在外挣钱不容易,女人持家要守得住财物,这样光景才能过好。老人一手带大五个孙辈,却从不对他们提要求,总是说:“娃忠孝不能两全,尽量不要给他们添负担。”儿孙辈来看望她,她再三叮嘱:“在单位好好工作,要表现好。”对于搞财务工作的孙辈,她更是不忘提醒:“经济上清楚点儿,不要犯错误。”孙辈们都说,这个奶奶(姥姥)不简单。

  老人为后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上行下效,百善孝为先自然成为了家风。就小儿子李长安来说,父亲1993年去世后,他考虑到母亲的身心变化,自1994年后连着18个年头接母亲到临汾过年,这期间小儿媳妇宋梅变着法儿让母亲吃好穿好住好,安享晚年。去年冬天,已92岁高龄的老母亲不慎摔断了股骨头,全家老小齐出动,立即送母亲到临汾一家骨科医院置换了股骨头,现已康复且能生活自理。这次住院治疗37天,李长安连续送饭111顿,相当于走过了430公里,往返临汾与洪洞15趟。住院期间,二儿媳的厨房好比一场大会战,荤素营养合理调配,使术后母亲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子辈如此,孙辈更是不甘示弱。大孙女荣每个双休日都要探望奶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大孙子茂定期给奶奶修剪指甲洗手泡脚,用奶奶的话说:茂心细手巧,指甲剪得好、磨得圆,就连趾头旮旯里都洗得周到舒服。老人家时有便秘,大外孙女华有办法,一出手按、扣、推,就帮姥姥解决了。老人头疼脑热或者生病住院,他们个个都是跑前忙后,争先恐后地购买所需用品如充气床垫、专用座椅、泡脚盆以及饮食生活等方面的用品,供应周全,使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时针指向了11时。家庭音乐会开始了。二儿子李长安主持,全家老少齐唱由大儿子李明安作曲兼伴奏的《大槐树的故事》,淳朴的乡音、悠扬的乡韵,浓厚的乡情,壮美的乡魂在歌声中流淌……

  接下来,重孙辈大秀才艺,萨克斯独奏《夕阳醉了》,电钢琴曲《雪绒花》,舞蹈《八戒》、《宁夏》,展现了新一代积极向上、学有所成的精神风貌。李明安伴奏、妻子刘希萍演唱的《洪洞之最》,孙女婿刘建祥的诗朗诵《再别康桥》掀起了一阵欢乐的浪花。李长安拉的二胡名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赛马》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艺校的退休教师张贵学作为嘉宾压轴演出。音乐声起,他提神亮相,一句“婶娘,你好吗?”把李素珍老人的精气神吊起来了,老人回应道“好!”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儿孙们掌声雷动。其实,张贵学老师也已是73岁的老人,然而,快板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搧、撩、颠、摇、抖,功力炉火纯青、老辣无比,不时赢得阵阵喝彩,李素珍老人更是笑成了一朵金秋的雏菊花……

  时针指向正午12时,九轶寿星的家庭音乐会在祝福祖国、祝福家乡、祝福母亲的旋律声中落幕。记者无意间抬头,一副对联映入眼帘:孝星永驻忠孝人家,南山长流星河圣秀。诚如斯言!

  记者 郭璞 侯秀娟 文/ 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