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甘亭法院:选准沟通点 借力化纠纷

2016-11-29 11:30: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洪洞县人民法院甘亭法庭在家事案件审判中,加大主动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的力度,注重受损的社会关系的修复,近日利用说情反劝法成功化解了一起因亲兄弟争家产而引发的赡养纠纷。

  2016年10月24日,原告马某、郑某一纸诉状将其大儿子郑某告至法院,要求被告郑某承担赡养费,返还二亩土地及借款5000元。接案后法庭派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民陪审员王安宁、高节序同志前往原告家中,开展庭前收集信息的准备工作。

  原来,原告郑某、马某夫妻俩的二儿子预在父母房老宅院里建新房,却遭到了大儿子即被告的阻挡,眼看天气逐渐冷了起来,备好的水泥也不经放,更怕被水淋湿,再耽误今年就无法夯实地基了,经人说合无效后,原告遂将其大儿子起诉到法院。经了解情况才知道,老人起诉不是真的要老人履行赡养义务、返还耕地及借款,而是想通过诉讼让被告不再阻挡二儿子动工建房。

  老人说,他们老两口还能干动,种地的收入也够他们的吃喝了,平日里他们就偏袒着大儿子。分开都三十多年了,大儿子也没帮他们分担过什么,平时都是二儿子在照顾他们。所以,现在小儿子建房子,大儿子进行阻挡,这让老人无法接受。在了解老人起诉的真正原因和目的后,人民法院陪审员认识到这个案件的主要争执焦点其实是个分家析产的问题,而不是表面上的赡养义务,又去做被告人的思想工作,可被告仍一意孤行,毫不松口,家里事说不下个样子就坚决不让老二动工,使案件的初步调解陷入了僵局。随后人民法院陪审员又联系该村委会主任和民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当得知被告有个亲戚在县城上班,平时和他们一家人走得挺近。人民法院陪审员便通过村委给这个亲戚联系,希望他能参与到这个案件的调解中。

  第二天一个由法官、村委、原告亲戚组成的庞大的调解团来到了被告家中,在一轮又一轮的亲情疏导和伦理道德的讲述中,在办案人员耐心的依法讲解下,终于使被告感悟到亲情的重要和自己的执迷不悟的错误。平日的误解和怨恨得到了化解,一家人终于言归于好,在互谅互让中达成了以后如何赡养老人,如何处理家中事务的一致意见,老人满意地撤了诉。一场家庭纠纷终于落下了圆满化解的帷幕。

  这就是洪洞县人民法院在家事案件审判中的又一接地气做法,这种由陪审员庭前参与不但大大缓解了法庭案多人少的困难,也使人民审判员知民情、解民意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为案件的和谐化解添上了温情的一笔。 记者 李媛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