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魏村牛王庙民俗文化探秘

2019-01-23 22:36: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8年12月19日上午10时许,多云。我独自驾车从洪洞西客站往西,经龙马村、北马驹、南马驹和景村,一路爬坡,来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村牛王庙景区。跟先期到达的净土、夏日清荷二位老师汇合,兴致勃勃地开启了此次参观考察。

  牛王庙景区位于该村圣王路1号,处于村中最繁华地段,地势高翘,背倚巍峨的青龙山,东临一望无际的汾河谷地,远眺蜿蜒流淌的汾河,恰似一条飞动的白练自北而南飘浮在无垠的旷野之中。

  魏村牛王庙的山门煞是气派!从坡底到大门是一坡渐次升高的青石台阶,前坡台阶共39级,山门跟前3个台阶(当地人信奉单数)。台阶两旁皆为花岗岩石材砌成的雕花栏杆,栏杆两侧松树挺拔青翠,平添了几分庄严神圣的气氛。山门的两边侧房分别是消防室和值班室;一块蓝底金字的大匾额悬挂在檐下,由著名书法家樊习一老师题写的“紫气腾晖”苍古大字,沉雄劲健。据说,最初山门原是开在南边的,设东西二门,宽三米,可满足四匹骡马驾辕的皮车装载戏班的辎重自由出入。

  走进山门,映入眼帘的是处在景区南端的牛王庙戏台,它与北端掩映在松柏之中的牛王庙,同处在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魏村牛王庙始建于1280年,即至元十七年,由献亭、广禅侯殿、东西配殿三部分构成。主殿前东西两侧各立有对称的三块石碑。西侧最左边石碑是1999年新立的,上面刻有“三王济世”四个字,寓指牛王、马王和药王。其余两块因年代久远,字体已现斑驳。右边那个碑顶端镌刻着“百世流芳”的竖排大字,楷体碑文详述了“河东相分”、二十二社、和睦相持等社祭编制与会规宗旨。中间那块碑顶端上书“永垂不朽”的竖排大字,碑文详述三王庙始建年份,以及羊舍、潘家庄、车辐、和村、山底、西郭、官地里等七村社首情况。大殿东边是近年新立的三块石碑,分别记载企业家捐资捐助的义举。

  进入大殿,一米多的高台上,牛王、马王、药王三座高大的彩绘神像背靠屏帐,端坐在宽大的木椅上,最左边的神像还脱鞋屈腿盘坐着,他们体貌魁伟,形态自然。三王的前面,从左至右,依次站立着举砚台、持软笔、端书卷的三个小童,最右边则是一个身挎布兜的信使,做着跃跃欲试的情状。在20世纪“大跃进”年代,大殿里神像前的室内空地,是村集体木匠们干活的木器作坊;整个庙宇大院里则是魏村的村办铁厂,成天炼铁翻砂,烟熏火燎,自从被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后才逐步整理环境,撤出厂子的。看着眼前彩绘檩梁的屋顶、七尊栩栩如生的彩塑神像,我不禁暗自庆幸和欣慰起来,河东的北羊村、洪洞景村的牛王庙古迹由于种种政治历史原因,早已不复存在了,而魏村这座古朴厚重的古建筑能完整保留下来,真是弥足珍贵啊!

  我们一行特别关注到悬挂在东长廊角上的一口锈迹斑斑的宋代大钟,其钟体周身铸满铭文,下端铸有一圈小鱼和八卦图案,下摆原有八个耳垂,呈八卦图形,现只有六个耳垂了。据说在古时,钟声非常响亮,能传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时任平阳府衙意欲将这口钟搬到城内大鼓楼去,焦急万分的社民情急之下,冒着风险故意砸掉了两个耳垂,才把它留存了下来,只是钟声变得既小又哑,也是好心办了拙事。

  广禅侯殿前是献亭。它与南端的乐亭都始建于元初,飞檐斗拱,中收八卦,屋顶厦脊玲珑精巧,只是年代久远,加之风雨剥蚀,已摇摇欲坠。为防患除险,文保部门只好采用架木支撑之法,用粗檩大椽仿古建风格,把献亭与广禅侯殿巧妙勾连,形成一个整体建筑,予以保护。据净土老师说,她记得小时候献亭周围都设有栏杆,村民可以坐在献亭下观看对面的戏曲表演。东长廊下那口破损的宋代大钟曾经就悬挂在献亭的横梁上。

  说起魏村牛王庙的始建,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宋金时,民间广建牛王庙,平阳地界都要赶赴河东的北羊牛王庙参加社祭,河西社民需要按时赴会,否则按会规罚钱十千文,于是河西社民为免受天变河阻受罚之苦,跪拜神灵,欲许当地兴建之愿。言落风起,神仙显灵,有个卖竹席者手里持有的两张席子,随风而起,飘过汾河,分落临汾魏村、洪洞景村二处,于是,魏村牛王庙得以兴建,周边村社才有了自己活动的场所。

  景区南端的牛王庙戏台,又称舞楼,始建于1283年(至元二十年)。后因史上有名的平阳大地震被损坏,元、明、清时屡有修葺。它采乐楼之制,系木构亭状舞台,十米多见方,呈正方形,共计82.3平方米。后墙及两侧后半部三分之一筑墙,正北面是台口,无明显前后场之分。屋顶是单檐十字歇灰瓦顶,系整体大额枋结构。戏台台基有一米高,设有四根立柱。前台两根粗石柱,上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次癸未季春竖”字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戏台顶部全是木质结构,形似八卦状,上部二层为八角形,往下巧妙转变为方正的四边形。整个戏台没有使用一颗钉子,都是由木材榫卯连接而成,戏台后侧三分之一处,东西各设辅柱一根,两柱之间可设帐额,把舞台分作前后两部分,演出时可以三面直观。

  除了南北对称的牛王庙建筑群和元代大戏台,景区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长约43米、宽4米长廊。西侧长廊墙体载有《牛王庙修缮碑记》,另有记录今人捐助情况的功德碑。

  鸡鸣闻三县(临汾、洪洞、蒲县),庙荣泽四海。魏村牛王庙庙会每年自农历四月初四开始,参会戏班就会在元代古戏台演出第一场,然后移至新舞台演出。会期十天,初八为“牛歇节”,初十这天为牛王庙庙会庆典日,人山人海,商户云集,社民顶礼膜拜,祈瑞求福,庙会达到最高潮。当初魏村牛王庙庙会共有27个村社的会规,可惜现在只剩下东道主魏村一家持会了。

  牛耕田,马戍边,药治病,三王济世;田粮足,边关安,病康复,四海升平。魏村牛王庙是我国古代最朴素农耕文化的缩影,是历代先民酬神社祭的民俗活动的重要集结地,它凭庙兴市,以庙招商,借市成业,立业致富。这种民俗文化很好地体现了尧文化厚德载物的内涵。愿魏村人民把社祭文化发扬光大,把古老纯朴的农耕文化传承下去,不忘初心,唱好振兴魏村经济这部大戏!(贾永安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