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经专家组测量认定,平均亩产达731.7公斤……”6月18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洪洞县小麦高产示范区——曲亭镇逍洞村,组织有关小麦专家对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团队研发的“冬小麦宽幅条播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进行实打验收,这是继2011年亩产705.9公斤、2012年亩产710.1公斤、2017年亩产711.5公斤山西小麦单产纪录之后,在同一地点、同一农户、同一地块,第四次刷新我省冬小麦单产纪录。
这一喜讯,无论对于辛勤耕耘的老农,还是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都让他们怦然心跳、欢呼雀跃。
天时:持续干旱夺高产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置身于槐乡大地的小麦高产示范区,麦田平整,麦浪翻滚,丰收在望。
“洪洞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十年九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2月15日至4月7日连续52天无有效降水,气温偏高,土壤墒情下降。”在实打验收现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开门见山地说:“这块小麦田再次刷新单产新纪录,这样的成绩是在遭受冬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是高产创建项目田创出来的,是科技人员培育出来的。”
从2016年开始,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十三五”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山西省小麦生产发展规划,高志强教授团队开展“冬小麦宽幅条播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与示范。他们选用山东农科院赵振东院士培育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济麦22”,同时引进先进宽幅条播机械,在全国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院士的指导下,研发出因蘖精确浇水施肥技术,集成“宽幅条播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9年核心示范面积2260亩,高产攻关田50余亩。
地利:精耕细作促高产
逍洞村是洪洞县传统的老农业生产区,土地肥沃,是曲亭水库保浇区,配有完整的井灌设备,水利条件优越,素有“洪洞县粮仓”之称。
丰收的田野,麦浪翻滚。上午9时,小麦专家分组开始丈量测产区面积,并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伴随着农民们欢声笑语与忙碌身影,大型联合收割机机声隆隆。小麦专家不时随机通过谷物水分仪测定收获籽粒含水量。
“4.67亩连片田块,实收籽粒鲜重4198.5公斤,现场实测籽粒水分含量27%,去杂3%,经过严格的面积核实、称量、折算水分和扣除杂质后,平均亩产731.7公斤……”当专家公布实打实收结果后,顿时,现场农民和农业专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着一袋袋小麦在自家的地头堆放得越来越高,创纪录田主人李生明喜上眉梢。他说:“我这几亩地能高产,全靠技术人员的指导与服务,地里有什么情况,往往我还不知道,技术人员就教我该怎么干,并且及时给我送肥送药,比我自己都上心。”
“10月28日越冬水;3月25日返青水,每亩追尿素7.5公斤;5月9日开花水;5月24日灌浆水,每亩浇水50至60立方米。”李生明对麦田水肥管理烂熟于心。
“传统麦田幅宽3厘米至5厘米,李生明家的麦田幅宽12厘米。小麦能夺取高产,与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分不开。”在实打验收现场,洪洞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王小泰坦言道,山西农业大学孙敏教授等精心培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努力。此外,在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6名研究生从播种至成熟期整个生育期都定点在此监测冬小麦生长状况,不定时为团队老师反馈消息。
人和:合力攻坚创高产
逍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忠东说:“我们村麦子亩产普遍高,一半以上的小麦亩产都在600公斤到650公斤之间。”
洪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阴东娟负责蹲点逍洞村,她和其他技术人员三天两头就跑到高产创建示范区,调查墒情、苗情,对小麦生长全程监测,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提出管理意见,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在李生明小麦实打实收现场,阴东娟别有一番感触,她一边测量籽粒含水量,一边抓起一把沉甸甸的麦粒说:“今年这块地小麦长得这么好,产量这么高,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洪洞县是我省规划的优质小麦基地县,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在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及时印发阶段管理技术意见,并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进村入户科技活动,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解决广大麦农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农机部门强化农机手管理,调集各种机械,确保小麦播种质量;水利部门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水浇面积,根据栽培要求,及时供水,促苗健壮生长。
洪洞县依靠技术、品种、管理等方面的提升,不断增加小麦产量,进而以点带面,一方面不断刷新高产纪录,一方面带动整体产量上升。如今,逍洞村4.67亩水地小麦亩产731.7公斤,不仅彰显了我市水地小麦巨大的增产潜力,更为“十三五”期间小麦生产再创新高增强了信心。记者 范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