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栋栋林立楼房、一排排现代建筑、一片片园林绿化……放眼望去,仿佛置身于高档小区,这就是洪洞县赵城镇官庄村。虽然经济发展了,村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精神文明水平远远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这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他们曾尝试多种方法,却收效甚微。今年3月份,随着“一堂课”的到来,乡风文明悄然发生变化。
★播撒文化的种子
官庄村位于赵城镇北一公里,1984年开办了全省首家村办企业——官庄洗煤厂,1990年建起了住宅楼,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多项殊荣。村子的经济条件好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的环境美了,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高了。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宝龙说,“物质文明发展了,我们就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村民爱家爱村爱国。”
但如何提升村民精神文明水平?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眼前的当务之急。
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汤爱丽是官庄人。她有满满的家国情怀,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作为市妇联聘请的“平阳女性大课堂”讲师,文化的传播让她萌生“在官庄村开办道德讲堂”的想法。2018年农历九月初九,官庄村举办重阳节活动,汤爱丽赠给村里老人200本《弟子规》,并作了十分钟演讲,内容引经据典、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老人们听后都说这样的教育形式好。看到反响如此强烈,汤爱丽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在官庄村开办“道德大讲堂”,播撒文化的种子。
★灌溉生根的土壤
在村里开办道德讲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来办?课程怎样安排?从哪里讲起?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汤爱丽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道德讲堂就以家风家训家教、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邀请市文明办、市妇联的特约讲师授课,每月开办一期。
说干就干。邀请老师、准备课程、布置会场、组织宣传……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首期道德讲堂于今年3月8日正式开讲。听说村里有了道德讲堂,村民一传十、十传百,踊跃参加,听课人数达百余人。看到这么多的人听课,汤爱丽说:“官庄这片厚土,适合这颗种子生长。”
★培育文化的树苗
闫建基是官庄村一名退休教师,连续四次道德讲堂他都如约而至。“村里的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得跟上。”闫建基告诉记者,道德讲堂对村民的触动很大,现在大家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家长里短,而是孝敬老人、教育子女、构建和睦家庭。如今村广场的文化夜市,成了在一起交流学习,唱歌、跳舞、运动的场地。
洪洞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华平参加了三次道德讲堂,他说,每次参加道德讲堂都能汲取古典智慧,仿佛一场精神之旅。现在医院的职工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听课,希望职工在提升精神文明境界的同时增加医德修养。
“道德讲堂的开办就像新栽的树苗,我们要精心呵护,让这股文化的风吹入民心。现在南堡、前村等地村民都赶来听课,说明喜欢的人不少。”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宝龙说,“乡村治理需要自治、法治、德治三管齐下,其中德治是关键一环。我们将以道德讲堂作为德治的有力抓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李羿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