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萍) 今年以来,洪洞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创新之举、战略之举,聚焦“新时代”谋创新,紧扣“践文明”求实效,围绕“做实践”下功夫,探索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12345678”工作模式,形成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精神文明新气象。
“1”是提炼一个主题,明确实践的方向。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结合县情实际,提炼确定了“文明洪洞、温暖实践”的主题,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
“2”是整合两支队伍,明确实践的主体。为打造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该县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两个志愿服务队伍整合成了“1+12+N”志愿队伍体系,包括洪洞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2支文明实践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发展、培育的一批全覆盖、全方位、全领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分队。
“3”是做到三个结合,明确实践的格局。在内容上与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实现深度融合,这是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龙头工程”;在载体上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力聚合,这是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铸魂工程”,先后建立了6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广场;在方向上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完全契合,这是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夯基工程”,指导全县432个行政村设立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点。
“4”是构筑四级体系,明确实践的组织。强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纵深延伸力度,加强横向覆盖广度,构筑起“县—乡—村—点”四级组织体系。在县级层面,依托大槐树文化中心,成立了洪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和县直层面,依托乡镇机关、综合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分馆等场馆资源,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村级层面,依托村“两委”、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全覆盖”;在点级层面,充分依托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工爱心小屋、百姓舞台、乡村记忆馆、广场、公园、长廊等特色资源,设立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5”是创新五种方式,明确实践的抓手。围绕“讲”字狠下“聚民”功夫,组织开展入脑入心的主题宣讲;围绕“评”字狠下“育民”功夫,组织开展崇德向善的评选表彰;围绕“帮”字狠下“助民”功夫,组织开展温暖体贴的帮扶活动;围绕“乐”字狠下“惠民”功夫,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围绕“庆”字狠下“乐民”功夫,组织开展主题明确的庆祝活动。
“6”是深化六大活动,明确实践的内容。在“传播”上下功夫,在“实践”上做文章,统筹做好“传思想、践理论”的学习文章,做精“传政策、践精神”的普及文章,做实“传道德、践文明”的引导文章,做足“传文化、践规范”的传承文章,做优“传新风、践礼仪”的培育文章,做强“传科技、践本领”的提升文章。“六传六践”实践活动,有力增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7”是推动七化实现,明确实践的方法。着力推动实践阵地普及化、队伍规范化、形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流程标准化、宣传广泛化、考核科学化,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坚实依托、有中坚力量、有丰富载体、有具体手段、有规矩遵循、有深远影响、有坚强抓手。
“8”是搭建八大平台,明确实践的载体。聚焦线上,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触摸媒体等新型媒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术,打造了乡镇文化辅导云视讯培训、智慧洪洞手机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三大网络平台;聚焦线下,建立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五大平台。线上、线下八大平台的搭建,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切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作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洪洞县率先铺开此项工作,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月29日正式揭牌运营以来,逐步摸索出“12345678”文明实践模式,走出了一条党政齐抓共管、资源高度融合、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新路,得到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9月3日,全省乡风文明规划落实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班在洪洞县开班,全省各市及试点县(市、区)观摩学习了洪洞的好经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