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尉兴旺家庭:人间何为贵 教师最光荣

2020-12-16 09:05: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奶奶教师,父亲教师,兄妹教师,教书育人默默无闻,桃李满天下;奉献教育,扎根教育,痴情教育,杏坛耕耘代代相传,教师最光荣。”

  “三尺讲台三代人,滴滴汗水滋润桃李芬芳天下;四季晴雨四时勤,点点心血培育英才泽披莲城。”

  2020年洪洞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了在教育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并向五十户三代从教的家庭授予 “教育世家”荣誉。当县领导亲自上门为苏堡镇蜀村尉兴旺家挂上红木精制而成的“教育世家”牌匾后,尉兴旺十分激动,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提笔撰写了以上两幅楹联。乡邻们更是接踵而至,啧啧赞叹,“教育世家,名不虚传”!

  说起来,这已是尉兴旺家第二次授予“教育世家”了。第一次还是在1987年,时任县领导、教育局长亲自上门,在他家大门上悬挂上有红绸丝带装饰的“教育世家”牌匾,全村沸腾了,尉家人更是引以为傲。时隔33年后,尉家大门上又挂上一块“教育世家”牌匾,这是党和政府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更是对他们一家投身教育的崇高肯定。全家人倍加珍惜,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己所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尉家三代六人从教,在全村传为佳话。尉兴旺的奶奶尉海棠,生于1915年,毕业于临汾女子师范学校,曾在运城市河津县任教数年,后调回洪洞老家,任教于曲亭镇柏村、苏堡镇蜀村。尉海棠的祖上是书香门第,其父尉社官毕业于山西大学堂,供职于省都督府,后辞职去省医科大学就读,终生从医,救死扶伤,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也是村里的政策宣传员。尉兴旺幼时的记忆中,奶奶做事中规中矩,每天步行十几里路给村里的娃娃上课,到年根了领回来的不是钱,却是黄澄澄的小米。奶奶话不多,却时常告诫孙辈要好好读书,明事理。受此濡染,尉兴旺和兄弟姊妹都爱读书,读完了大家在一起说说议议,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尉兴旺的父亲尉国亮,生于1941年,毕业于侯马教干校,扎根农村,一生从教。当年在苏堡镇后山头学校教学时,教员就他一个,既是校长,又是教师,还兼炊事员,各项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后来,组织将他调到大一些的苏堡镇郭盆七年制学校代语文课,他连教带管,烧火做饭,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就这样又干了十几年后,他又辗转到苏堡中学教历史课并兼任教导员、会计等职,常常是披星戴月,乐此不疲,年轻老师有进步或学生考出好成绩,他十分欣慰。村里的老人说,尉国亮是一个实在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晚上经常加班加点,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幸而抢救及时后回归家庭。尉兴旺的母亲李凤,毕业于中条山有色金属学校,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才女,后因其他原因回家务农。虽是家庭妇女,却对孩子们要求甚严,鼓励孩子们好好念书,将来改变命运。在尉兴旺的记忆中,家里虽然清贫却和睦,父母常说“穿衣吃饭量家当”,对他们的教育投入却不吝惜。他们兄弟姊妹小时候看的漫画书、连环画等课外书比小伙伴们多得多,眼界自然开阔,学习成绩也好,村里人十分羡慕。

  受家教家风的影响,尉兴旺从小成绩优秀,1984年毕业于临汾师范马牧师范班后,分配到苏堡学校初中部任教。时年18岁,尉兴旺激情四溢、自信满满,主动请缨,教数学、教物理、教化学又兼班主任,真有使不完的劲、出不完的力。从教五年,成绩突出,他被选为政府办秘书,现任洪洞县工业中心主任。其妻李端儿1986年也毕业于马牧师范班,从教6年后调至县卫生防疫站工作。

  尉兴旺的妹妹李兴荣(随母姓)毕业后在洪洞一中医务室工作,妹妹尉爱香任洪洞一中历史教师,年龄大后任校图书馆管理员,弟弟李兴盛(随母姓)2000年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至今已逾二十年。李兴荣常常感叹,如今教育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教书育人越干越有心劲。李兴盛所在的蜀村学校,建得和花园一样,学校安装了远程教学接收设备、配置了教学仪器及投影仪等,老师讲课时可直接打开电脑将编写好的教案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更好,当老师的成就感明显增强了。

  如今,尉兴旺的儿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父子俩聊起未来职业规划时,儿子说,想从事法学教育工作。尉兴旺笑了,尉家的“教育根子”会一直延续下去……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这一点,在尉兴旺一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逢年过节兄弟姊妹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还是离不开教育。“教”者,一孝一文也,上所施下所效,文以载道育人于无形。他们决心继承祖志,当好榜样,做好示范,把“乐学、爱教、俭朴、厚道”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