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一座洋溢着晋韵唐风的春秋古都,一个绽放着炫彩魅力的新兴城市。走进3月的侯马,你会惊诧这座小城的精致与秀美。条条大街宽阔畅通,行行绿树荫庇掩映,座座游园花红草绿,广场小区舞姿翩翩。
近年来,侯马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美丽山西的总要求,结合侯马发展实际,按照“奋力振兴工业、商贸、城镇经济,全面建设富裕、秀美、文明侯马,闯出一条欠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的发展战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生态宜居,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幸福指数步步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国绿色名市、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山西省文明城市、山西省综合型宜居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侯马是一个典型的欠资源型地区,又面临着发展中的多重困难,尽管生存发展的确是当务之急,但是侯马历任市委书记、市长秉承着“功成不必在我任,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信念,把“秀美侯马”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在绿水青山中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
秀美侯马——城市名片更靓丽
绿色是侯马之魂。绿树红花、蓝天碧水使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小城活力四射。凡来过小城的人无不赞叹她的精致与美丽:一街一景,一路一树,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近年来,侯马着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先后实施了路西旧城改造、“三路一街一桥改造”、“五路六街五化一透”综合整治、蓝天碧水等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李朝旗又接过了“美化、亮化、绿化”,使城市提档升级的接力棒。他认为作为内陆城市,经济要发展、项目要落地,必须有一个优美城市环境做支撑,一个城市环境越好,文明程度越高,城市形象越佳,才能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形成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洼地效应。为加快实现富裕、秀美、文明侯马三大目标,侯马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城联创”,让城市环境更为生态,管理更为精细,社会更为和谐,把侯马打造成为山西最宜居、最秀美、最文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两年来,全市累计筹措资金20多亿元,实施完成了路网扩建、供热扩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供气管网延伸、公厕增设、医疗垃圾处置等一大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工程,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完成了城市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全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极大的提升。全面发展绿色交通,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108台,全市所有出租车和93.8%的市内公交车、70%的城际公交车改用了天然气环保车型。2014年11月,随着漳泽电力侯马热电厂投入投运,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430万平方米,建成区内燃煤采暖锅炉均已全面淘汰。同时,不断投入资金,扩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全市天然气用户居民已达60660户,商业441户,工业9户,其中包含农村23个村,锅炉煤改气153台,为提高城乡空气质量创造了条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改革环卫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强化道路清扫保洁,对全市主次干道路面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实行不间断循环保洁长达15小时。各居民小区全部配备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15个城中村的垃圾清运纳入市政管理工作,撤出了原有的154个暴露式生活垃圾集装箱,由收集车定时定点上门收运生活垃圾,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市环境卫生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管理轨道。
2014年12月4日,侯马市创卫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组检查验收。
2014年,按照新的环保评价标准,侯马市一级天数17天,二级天数253天;全年综合污染指数为1.705,较上年同期下降0.138,PM10较上年下降6.3%,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趋好。
文明侯马——幸福指数节节升
和谐是侯马之要。侯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明侯马、法治侯马建设放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去谋划,着力实施社会治安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居民医保、群众文化生活、扩大就业等民生工程,稳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础。侯马市不断加大社会治安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放1200余万元实施“天眼工程”。全市各大路口、街道、社区实现了电子眼全覆盖;持续保持“打黑除恶”高压态势,铲除吸毒、贩毒、赌博、诈骗、两抢一盗等社会毒瘤,使全市刑事案件大大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平稳,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民生。公共医疗普惠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市90%以上的居民都有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全市各类参保人员范围不断扩大,社保覆盖率达到97%。创新创业就业工程,全年提供就业岗位16300个,新增就业人员74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健全社会保障和城乡救助体系,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5个农村乡(办)、76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体育设施、农家书屋全覆盖,每年免费为全市农村送戏下乡1场,每月为各村放映电影1场,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免费放映爱国主义电影2场。节庆文化、消夏文化活动常年不断,好戏连台,乡村、社区、企业、校园文化繁荣活跃。每年坚持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切实使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释放的“红利”。
在“文明侯马”创建活动中,着力实施了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文明餐饮、文明交通等“十大工程”;开展了“十大道德模范”“百名文明市民”、“寻找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评选表彰活动;侯马市委宣传部与侯马市文明办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全市108个机关单位、76个农村全部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由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超过300支,招募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达1.5万余人。志愿者用真心、真情、真爱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称赞。2014年,侯马市蝉联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称号,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达107个,其中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11个,临汾市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48个。
富裕侯马——共享发展新成果
富裕是侯马之基。近年来,侯马着力推进转型跨越,奋力振兴工业、城镇、商贸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依托建邦钢铁、平阳重工等骨干企业的集聚效应,生态工业园区、创新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为侯马工业撑起半壁江山。按照新建一批、续建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投产一批原则,组织实施了“百项工程大会战”,百项工程总投资175亿元,涉及工业、商贸、农业、城市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全市续建和新开工的项目达到75个,其中,竣工投产项目47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同时,还有20多个项目前期工作也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商贸市场是无烟工厂。近两年,侯马市发展商贸经济的思路不断完善,重点日益突出,措施也更加得力,特别是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收到了初步成效。在商贸加工业上,不仅数量上初具规模,而且拥有了福建宏盛鞋业、义乌紫天羽服饰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在传统市场改造升级上,火车站商圈的金钻国际商业广场、新兴纺织城、丽源商厦主体完工;轻工城商圈新招引的红星美凯龙国际商贸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东城新区晋园文化城一期主体工程竣工,万盛家具广场项目通过了概念性规划。在电子商务发展上,品牌电商“马上购”正式建成运营,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线上交易平台;以“O2O”为模式的“窝麦良品”也快速起步,已在全市建成了13家网上超市体验店。2014年,全市商贸交易额达到106亿元,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数亿元。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侯马市委书记李朝旗一再告诫各级干部。
近年来,为了维护青山绿水,侯马市拒绝了一个又一个虽有经济效益但污染严重的煤焦铁项目,招商引进的项目全部为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型、无污染型的。正是一届又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坚持,如今的侯马,天蓝、草绿、水碧、人和,翠绿的紫金山,清澈的浍河水、汾河水,满目青山绿水。一个又一个专业市场,一个又一个商贸加工企业,就是一座又一座金山银山。2014年,侯马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共完成85.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全省和临汾市平均增速分别高3.6和3.9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由临汾市最后一位进到了第2位;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双双破关,分别完成8.75亿元和4.38亿元,增长幅度均超过30%,排在了临汾市的前两位和全省的前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46亿元,达到了13.5%的预期增速,从临汾市的后3位进到了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98亿元,增幅达到49.7%,由临汾市的后两位进到了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35亿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万元和1.18万元,分别增长9.4%和12.5%,均列临汾市的首位。 ( 崔选荣)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