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市的民众都能吃好饭、看好医、上好学、就好业、居好家!”这是霍州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执著追求,也是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几年来,霍州市认真践诺,民生支出连年占到财政总支出的65%以上。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霍州,无论是社会的稳定、城市的建设,人民的安居、学校的扩容,还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人民群众都切切实实看到了,感受到了,分享到了,生活变得更加省心、安心、舒心。
“政之所行,民生为先。服务好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霍州这个大家庭,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都享受到社会的温暖!”霍州市委书记陈纲这样表述自己的民生理念。
资助贫困学生,让“德善”之花满园飘香;关爱弱势群体,让政策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关爱弱势群体,扶困助学,在霍州是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件事。
2009年,霍州市率先出台《四类困难家庭学生和农村80岁以上老人救助方案》,凡双亲亡故、单亲亡故、父母一方重病在床、本人重大残疾的贫困学生及农村80岁以上老人,每月均可领取100余元的困难补助,仅此一项,财政每年就要支出300余万元。一位干部说,这一举措开了全省先河,这不仅需要财力,更需要市领导的决心与魄力。
这一救助制度的建立,在霍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只要你是困难学生,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核实公示后,即可领到补助。2014年霍州市爱心助学大会上,辛置镇下马洼村的梁庭瑞哽咽地说:“我一定会珍惜这份爱心,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家乡,报效祖国。”为了把爱的火炬传递下去,将爱心助学形成长效机制,霍州市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紫云助学基金、京霍情助学基金,连续6年举办爱心助学大会,累计捐资1300余万元,救助困难学生9000余人次。
“让每一个霍州籍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完学、上得好学!”6年来,这一响亮的诺言真正落到了实处。
霍州市市长崔山原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在所有群众身上,让人民群众过上有保障的幸福生活,是市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为115名肢体残疾人每人发放机动车轮椅燃油补贴260元;投资22万元,为4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将110户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低保户纳入‘阳光家园计划’,享受政府资助;全市1023名重度贫困残疾人获得养老保险补贴10.23万元,尤其新建的霍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是集残疾人康复训练、教育培训、就业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的大型场所。”说起服务残疾人工作来,霍州市残联负责人滔滔不绝。
对于弱势群体的帮扶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全市共建有6所乡镇敬老院和一所社会福利中心,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享受低保政策的城市居民有5000人、农村有9250人、五保户有540人。城乡低保的标准逐年提高,基本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
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职业技能培训,让城乡劳力有了创业就业的“真本领”;搭建创业平台,示范园区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航母”霍州是个以“煤电”为主的传统资源型城市,农业生产一直是个“短板”,要让农民增收致富,必须解决好“如何种地”的问题。
2014年,霍州市抢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遇,积极宣传现代农业思想,遴选出热爱农业、愿意在农业方面创业的“好苗子”,在陶唐乡、三教乡和大张镇设立培训点,并在重点农村展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5个实训基地,对200余名新型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引导他们担负起霍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雁”的责任。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了新政策,学到了新知识,扩大了眼界,收获非常大。回去后我一定要学以致用,发挥带动作用,为霍州现代化农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刚刚参加完培训的陶唐峪乡刘家庄村乔宝虎兴奋地说。
如何解决好城乡劳力的就业创业问题,霍州市一直不遗余力。2014年,通过“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促进就业再就业达5000余人。安置了61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帮扶了10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18家单位见习。完成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创业培训2000余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22人。尤其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就业这一社会难题,霍州在临汾市首家创办了两个基地:依托市技工学校建立“阳光之家”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市区永和公园建立“和谐家园”公益劳动基地。先后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32期,开展大型公益劳动66次。
创业需要本领,需要帮扶,亦需要平台支撑。
走进霍州市西张垣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顿觉眼前一亮。园区内,一顶顶银白色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一排排红顶小屋如宝石夺人眼目,恢弘气派的产业园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航母”。
40岁的邢家泉村民郭彦兵,2013年在园区租了一个大棚种植樱桃,上半年樱桃售价高达160元每公斤,不到一年时间,就赚了5万块钱。他欣喜地说:“园区交通便利,靠近城市,樱桃成熟那几天,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采摘,不用自己去摘去卖,钱就进了腰包了。”为扶持农民创业,霍州市还出台了财政补助政策:核桃栽植,每亩补贴500元;蔬菜种植,每建一亩日光温室可获5000元补助,每建一亩大拱棚补助1000元,并给予一年的贷款贴息;信用社对每个日光温室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对每个大棚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贷款。
示范园区从2010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模式,园区目前已建设温室360余栋,其中高标准示范温室11栋,芦笋棚140栋,占地1600余亩;土地流转3000余亩。如今,西张垣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已完成了10万只鸡场、育苗中心、食用菌、芦笋、花卉、核桃种植等示范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现代农业综合性示范园区雏形,成为一座集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成为诸多农民创业致富的“绿色航母”。
在家中,水、电、暖、气样样有保障;走出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道路整洁,心情十分舒畅
仲冬时节,霍州市区永和公园内,各种花木层林尽染,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为公园增添了些许神韵,现代化的体育场地无不彰显出激情与活力。漫步在公园内的人们似乎忘却了冬天的寒冷,三五成群徜徉在园内,诉说着霍州这几年的新变化,“你看,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滚滚灰尘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居住在这花园般的城市,多幸福啊!”近年来,霍州市凝财聚力,依托“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重要节点,瞄准“山清水秀,宜居适度”的城乡生态建设目标,在人居环境上狠下工夫。通过落实实施生态建设、廉租房建设供应、城乡道路改造工程、休闲场所建设、天然气扩户工程、热电联产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让群众觉得“居好家”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我每月掏50元钱的房租,就能住进60多平方米的楼房,真是连做梦也想不到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在霍州市安民馨苑小区,已搬进新居6个月的70岁老人郭文英激动地对记者说道,这是霍州市为低收入家庭建起的第一个集中性保障住房小区。目前该市廉租(公租)房756套全部竣工,全市已有400多户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入住率达100%。
“以前过冬需要买煤泥烧锅炉,花钱出力还污染空气不说,家还烧不暖,现在用上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家里每天的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而且清洁环保无污染,真是太好了!”霍州市河西开发区居民李梅英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霍州市与太原炬能公司合作,实施了总投资5亿元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今年,该市在往年的基础上,又投资了1.亿元,铺设了一级供热管线14000米,支供热管线2486米,新建和改建了10座热换站,新增和置换230万平方米的建筑供热面积,为广大居民集中供热建立了坚实的后盾。
“昏天暗地飘然去,风景如画正当时”。5年来,霍州市累计取缔了200多家工艺落后的焦化、洗煤和冶炼企业;治理了8座煤矸石山,填土栽树、恢复植被数千亩,完成造林3万余亩;引进新能源天然气,年内用户达3万户;投资5亿元实施了热电联产供热工程,供热面积已实现230万平方米;斥资1.7亿元建设使用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目前,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天然气覆盖率和热电联产供热覆盖率均达95%以上。
道路交通的发达程度、城市绿化面积是评价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因去年安装天然气、暖气管道造成市区路面破损的问题,该市实施了“8+2”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2亿多元,涉及市区10条道路,共计14公里。目前工程已完成9条,剩余1条正在积极推进。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该市又对境内23.4公里的汾河霍州段实施生态治理,对南涧河、对竹河实施综合治理,对主 要交通干线通道绿化和汾河沿线荒山绿化,“一河清水,两岸锦绣”的画卷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信息化建设为教育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解决了家长的心头之忧;医疗服务“零距离”、心贴心”,老百姓看病就医吃上了“定心丸”
教育是民生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州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品质,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进行了“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一系列工程。
霍州教育局一位干部充满期待地说:“通过信息化建设,未来霍州市将逐步实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及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的信息化,真正实现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2013年开始,霍州着力构建“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有3所高中、16所初中和2所小学完成宽带接入,实现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全覆盖,建设计算机教室28个,录播教室3个。“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板书少了,节省时间了,知识容量大了,效率高了,课堂互动效果也非常好。”霍州三中教师韩秀菊说。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3年来,霍州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截至2014年年底,已建立公办、民办合格园49所,解决了全市9000多名幼儿的入园难问题。李曹镇石鼻村村民刘某说:“我家离城有点远,附近又没有正规的幼儿园,私立的幼儿园费用高,负担不起,这下好了,镇上中心幼儿园建到了我们村,我的儿子可以就近入园了!”医疗卫生是老百姓很关注的民生大事。多年来,霍州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截至今年,霍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3213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66040人,参合率达97%。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霍州市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创新服务。卫生部门组织各医疗单位深入农村社区巡回义诊;以乡为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入村办公,在家门口为农民办理医疗报销手续;市人民医院定期聘请全省一流专家到霍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省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让老百姓看病就医吃了“定心丸”。
一项项承载民生关怀的举措,折射出霍州市时时事事以“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吃好饭、看好医、上好学、就好业、居好家”,随着“五好”民生目标的不断刷新,霍州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地攀升着。(记者 陈明 陈华 董枭)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霍侯路征:四项措施提升文明服务
下一篇: 霍州:模拟法庭法槌在校园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