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义务教育发展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015-12-31 10:03: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潮起正是扬帆时

——霍州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16日至17日,国家教育督导组对霍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专家对该市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校园文化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市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要求。

    近年来,该市坚持高标准、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全市教科系统增强了实力、凝聚了人心、提高了水平。

    落实“三个到位”助力全市义务教育有序推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该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用组织机构做保障,用资金投入做后盾,通过“三个到位”,扎实推进工作进程。

    组织机构健全到位。该市成立了教科、发改、财政等11个部门以及12个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研工作,为教育发展问诊把脉,职能部门积极协调,为教育发展排忧解难,形成了“政府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配合、教育部门主抓”的工作格局,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金投入足额到位。近年来,该市累计投资3.13亿元,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化学校建设以及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校舍改造工程,仅2014年、2015两年总投资就达1.2亿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提升。

    弱势群体关注到位。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一直都是该市关注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得完学、上得好学,该市从2009年起建立了“四类”困难家庭学生固定救助机制,对全市双亲亡故、单亲亡故、父母一方卧病在床、学生本人有重大残疾的四类学生给予每人每月110元至194元不等的固定救助。截至目前,受益学生12712人次,救助金额达891.75万元。与此同时,该市还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孤儿制度,将全市所有孤儿全部包联到市级领导名下,让孤儿时刻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该市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享受爱心助学,还将资助范围延伸到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25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救助。目前该市资助困难学生1317人次,资助金额513.3万元,获得市民广泛好评。

    创新“四项机制”增强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实力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性因素。为增强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后劲,该市一方面严格执行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创新“四项机制”,在师资配置均衡上做文章。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本着“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的原则,从2012年起,该市建立了完善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截至2015年全市中小学校长全部进行了交流轮岗,交流比例达100%;教师交流143人,师资流动形成常态化。

    城乡统筹结对帮扶机制。该市建立了城乡校际之间以强带弱、结对帮扶、捆绑发展管理机制。每年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名师与农村骨干教师结对、农村骨干教师“手拉手”等活动,把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偏远山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均衡发展。

    教师长效动态补充机制。近年来,该市通过公开招聘办法,将187名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学一线,为全市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效提升了全市教育教学质量。

    山区教师补贴倾斜机制。为保障边远山区教师利益,促进边远山区教育发展,该市对边远山区教师全面实行生活补助政策,每人每月100元。在绩效工资发放、评模评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等方面都对山区教师进行倾斜。同时,每年教师节都对扎根山区教育20年以上的校长、教师予以表彰重奖,确保广大农村教师能够留得住、干得好、出成绩。

    注重“五大发展”加速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向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该市在义务教育办学中注重各项规定动作的落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义务教育实现了“五大发展”。

    办学行为规范发展。该市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实行均衡编班,全市两轨以上中小学校入学新生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分班,实现了全市无重点校,学校无重点班、实验班。省级示范高中——霍州一中统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生源学校。外来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城读书“零障碍”,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

    特殊教育优质发展。该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先后投资220万元为学校配齐各类硬件设施,并全部免除残障学生的义务教育费用。

    校园文化内涵发展。该市十分注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熏陶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在全市中小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一块块独具特色的板报、一处处生机盎然的长廊、一次次模拟逼真的演练,处处彰显着现代教育的特色。

    平安校园持续发展。多年来,该市坚持“平安校园创建”不放松,注重全员参与,注重创新载体,提升创建质量,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该市逐步加大了对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等各类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精彩纷呈。在连续三届临汾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市先后有35所学校、700余名学生获奖;4件作品在山西省获奖,3件作品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连续五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联赛上,该市共获得4个省级一等奖。今年,由该市实验小学学生发明的“魔力拖鞋”和“浴室防滑拖鞋”两个项目荣获省级一等奖,“魔力拖鞋”成功入围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决赛。

    下一阶段,该市将继续确立教育“一盘棋”思路,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教育部门谋划引领,基层学校奋力跨越,进一步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