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大张镇:文化之根扎沃土 和谐新风扑面来

2016-01-08 11:00: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霍州市大张镇按照建设“人文名市”的目标要求,发挥区位优势,关注民生诉求,切实把文化建设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教育群众、稳定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阵地全覆盖 立文化之根

  大张镇地处城乡接合部,面积36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3万余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该镇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重投入、抓建设、提品位、塑形象,乡村两级健身场所和文化活动室都做到了全覆盖。一是整合资源建“镇站”。该镇充分利用大张堰清波荡漾、绿树成荫的自然优势,与大张村的文化活动场所捆绑运作、共管共享,建成1600余平方米的标准文化站,做到了风景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既提升了文化站的品位,又方便了广大村民的娱乐休闲。二是公办民助建“场所”。在村一级活动场所建设上,该镇坚持各村筹资为主,上级资金扶持为辅,村民自发筹劳为补充的方式,上下联动、多元投入,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去年,仅有300多人的狮子洼村填平垃圾沟,高标准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各项设施全部配套到位。14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大村有2至3处、小村至少有1处文体活动场所,满足了广大村民的文体活动需求。三是千方百计充“器材”。在宣传、文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文化站全方位配备了电脑、音响和各种音乐器材;各处文化活动场所都按要求配置了灯光、音响、篮球架、乒乓球台、围棋桌、象棋桌等设施;各村图书室、电脑室也全部配齐了设备,常年向村民开放。

  活动壮队伍 强文化之本

  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活动是载体,队伍建设是根本。为此,该镇坚持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全力保障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抢抓时机,文化惠民。该镇充分利用春季6个村物资交流大会时机,组织开展送戏下乡、书画联展、文化座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广大村民带来了戏剧、电影等精彩的文艺节目,使党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连续两年在中镇文化广场主办元宵节文艺汇演,锻炼了队伍、丰富了节日。每年七一建党节期间,该镇组织举办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系列歌舞晚会,已连续举办6届。二是接轨现代,拓展领域。针对当前群众健身休闲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该镇依托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场所和市里的中镇文化广场,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门球、腰鼓、健身操、八腊庙、广场舞、太极剑等活动方式,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大张碧泉健身操、西张武术队、贾孟村八腊庙等队伍还多次应邀到其他村交流表演。三是扶持先进,壮大队伍。该镇通过深入一线、发现人才、动员发动、奖励扶持等方式,组建锣鼓、龙灯、腰鼓、背高、健身操、广场舞、太极剑等文艺表演队伍23支,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氛围。四是保障措施,不遗余力。所有上级拨付的文化活动经费全部做到了专款专用、及时拨付;无论是镇文化站还是村文化室都安排专人管理,常年对外开放,并随时提供照明、音响等设备,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塑特色 传文化之种

  大张镇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体艺术继承发扬良好。近年来,该镇在加强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推广,积极培育拓展新的文化特色,使文体活动由以往平面、单一的模式不断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一是挖掘传统,彰显特色。大张龙灯、西张武术、靳壁背高、下乐坪莺歌,是大张镇传统艺术的四张“王牌”,在霍州乃至整个晋南地区都享有盛誉。该镇注重挖掘保护,加强引导扶持,不断创新完善,力求精益求精,并适时组织各种文艺演出,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和大张镇的文化品牌。下乐坪、大张、贾村近三年连出村志,凝聚了全村人的智慧和思想,勾起了在外人士的思念和乡愁。二是借力资源,培育亮点。贾村利用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和娲皇庙、状元桥等资源优势,“状元馍”走进了“舌尖上的中国”;大张加工、机械相对发达,薛心亮带着玉米面条机上了央视“我爱发明”;下乐坪村成立了老年文体协会,活动之余义务教授青少年学生,培养文化传承人,去年9月举办了纪念抗战系列歌舞晚会;西张村部分武术精英,广收学员,传承武技,发展武术产业;大张镇的图书营销员队伍遍布全国,年收入超亿元等,形成了亮点纷呈、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周霍津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