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趟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6-01-18 09:40: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月6日,在霍州市退沙街道许村,投资2000多万元的LNG加气站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深冬时节,虽有几分萧瑟,然而,步入霍州市,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清新扑面,春潮涌动,生机勃发。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霍州市委书记陈纲这样陈述自己的发展理念。

    节能减排,抢占“绿”的先机

    走进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超低排放中控室,一排电脑前,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控超低排放浓度数据变化。“你看,现在电脑上显示一号机组改造后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灰尘超低排放浓度分别为15.4mg/m3、14.5mg/m3、0.3mg/m3,这比改造前污染物排放浓度要减少好多倍”。该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滑魁指着电脑上的数据对记者说,现在他们电厂烧煤排出的污染物浓度几乎和燃烧天然气排出的污染物浓度持平。

    在2014年,兆光电厂就成立了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小组,开始着手对2×300MW+2×600MW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投资10043万元的一期工程2×300MW机组改造已经完成,并通过了环境监测站环保验收监测和对比监测,粉尘排放浓度、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标准全部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已投资12584.8万元的二期工程2×600MW机组改造将于2016年3月15日前完成改造工作。

    山西国新能源霍州市调峰储气项目,是我省“十二五”重点项目,也是霍州市重点绿色转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8亿元,日处理天然气1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天然气管网故障断气,管网未覆盖区域生产、生活用气。“该项目于2012年启动,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投资2000多万元的子项目LNG加气站项目也正在推进,建成后可解决1000辆卡车的加气需求。”项目负责人周经理说。

    “霍州华润天然气有限公司取得霍州市行政区域内独家经营燃气业务后,市民生活不再依靠煤炭。”该公司分管工程和运营的李经理介绍,“目前天然气已覆盖霍州城区,用户已达23699户,建有标准站1座,门站2座。”

    走进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供热数据的变化,时不时做着记录,接待大厅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解答前来咨询的市民。主管运行和技术的副总经理唐志勇介绍:“今年我们又投资了7000多万元,新增一次管网约6.6公里,二网改造约3公里,新增二次管网总长约3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约50万平方米。这将更有力地保障供热的运行安全和可靠。”

    截至目前,霍州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一次管网总长约达42.6公里,二管网总长约110公里,总供热面积约达424万平方米,换热站31座,原有的集中供热燃煤锅炉也已全部取缔。

    天然气建设项目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的有力推进,既节约了资源,又极大地改善了霍州市大气质量。

    产业转型,迎来“绿”的商机

    在霍州市霍侯一级路白龙十字路口往南200米处,印有“霍州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霍州市管理中心”红底白字的巨幅匾额映入记者眼帘。“自2015年8月24日开业以来,短短一个月内,我们就创造出当天单品销售下单额达20万元的记录,3个多月来,营业额已突破300万元,大有上升趋势。”公司总经理曹晓华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现在霍州每个乡镇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的78个村全部成立了乐村淘线下体验店,包括物流配送,可带动200多个劳动力服务电商,每个体验店每年可增加1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霍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布局电商产业,制定了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成功引进了赶集网、苏宁易购、固德网络等电商平台,发展了圆通、中通、顺风等20余家物流公司,电商发展氛围浓厚。

    “我们计划在3年内投资5000万元,实现平台、企业、物流、服务紧密融合,推动电子商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霍州市市长崔山原说。

    在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的模拟电商产品展厅内,具有霍州特色的“马刨泉”小米、“绿和祥福”年馍、霍州豆腐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充盈着展台。“我们现在与该校携手合作,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及设备设施,打造我市首个电子商务运营平台。”霍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赵波告诉记者。2015年12月中旬,霍州市成功举办了首期电子商务培训班,由山西晋淘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该校挂牌授课,参训学员达300余人,电子商务已步入蓬勃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霍州市一直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头戏来抓,竭力从传统产业格局中突围。先后联合霍煤集团投资14.5亿元梯次开发七里峪风景区;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霍州署中轴线保护修缮工程,挖掘明代霍州学政曹端这一历史人物,建成霍州署廉政文化馆,并被确定为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引进太远中景旅游公司投资3亿元整体开发陶唐峪风景区……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了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十二五”末,霍州市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10亿元,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旅游业一样,好多霍州人正在绿色产业中开辟着自己的小康之路。

    2014年,霍州青年张华注册成立了山西文冠果科技有限公司,开全国先河,用文冠果做茶。他承包了师庄乡白山村300多亩撂荒耕地和200亩荒山,建立文冠果标准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茶叶厂,年可产茶叶10吨。2015年,文冠果茶叫响山西农博会和福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引起了参展商家的高度关注,提前下订单者纷至沓来。

    大地增绿,群众增收。一个“绿”与“富”的良性经济新常态正在这里形成。

     生态修复,焕发“绿”的生机

     “走,到公园散散步去。”在霍州,许多人茶余饭后,都会相邀到永和生态公园锻炼和休闲。一座公园,刷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也改变了霍州人的生活习惯。位于霍州城区北侧的永和生态公园是2010年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生态建设、丰富群众生活的一项惠民工程和生态绿化工程。仅此一项工程,就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和谐霍州、生态霍州的城市名片。”霍州市农林委主任张云峰说。

    近年来,霍州市以“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农民增收”为抓手,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发展林业产业为重点,不断创新机制,深化改革,造林与经营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大力实施三级林业工程,全力推进植树绿化和优质核桃经济林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取得了“生态增量、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成效。

    李曹镇罗涧村的山头上,核桃林漫山遍野,种植大户汪宝胜喜滋滋地说:“林改了,现在的农民都把自家分到的山当责任田种,我一共种有12亩核桃树,今年预计收入可达到4万多元;再过几年,新栽植的核桃树也将挂果,到那时,一年下来收入在10万元左右,核桃树真正成了我们农民的‘绿色银行’。”

    霍州市通过补植补栽、个人造林、专业队造林、工程管护、发展产业、巩固成果等做法,有力地推动了退耕还林工程,走出一条退耕增收致富的良性发展路子。目前共计退耕还林面积9.4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面积6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退耕地面积2.99万亩,工程涉及8个乡镇的54个村。该市退耕区已发展核桃经济林2万余亩。

    此外,霍州市还投资70万元对旅游路、工业路进行了补植补栽,对汾许线两侧进行了绿化,共新栽桧柏、国槐1300余株;投资150万元,在白龙镇牛腰山和退沙办朱扬庄高标准实施1500亩汾河生态修复工程;投资37万元先后对西张垣蔬菜园区沿线进行了补植补栽,栽植杨树、刺槐、侧柏、桧柏、卫矛、紫叶李等各类树木1000余株。

    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霍州人民深切感受到城市的变化。天蓝了,水清了,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二级以上天数连续五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成功创建全省蓝天碧水先进市,连续六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跻身中国绿色名市。

    如今的霍州,满目青翠,景色如画,生机勃发。霍州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已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记者 陈明 董枭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