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龙泉村:生态风景入画来

2016-01-22 10:36: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寒冬腊月,伴随着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记者来到霍州市三教乡龙泉村,漫步在乡村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上,两侧的风景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条条水泥路延伸至农家,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房屋矗立村旁,一面面文化墙呈现农村新风景……处处呈现出社会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美景。

  龙泉村位于霍州市东北部,全村120户、530口人,耕地面积810亩,主导产业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近年来,该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抓实干,积极进取,突出特色,全民参与,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全面加强民主管理,倡导农村新风尚,全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就。龙泉村先后被评为“地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文明村”文明和谐村”,被省爱卫办评为“农村改厕先进村”。

  推进经济发展 建设宜居新村

  近年来,龙泉村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村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

  该村充分利用交通发达、便于销售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畜牧、畜禽业,全村103户中有养猪专业户20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按照目前养猪实际每头猪纯收入500元至600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上千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村里办了一座鹿场,现有成年鹿50只。

  劳务输出是龙泉经济的一大支柱,龙泉村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再加上离城市较远,许多青壮年仍是靠外出打工谋生,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60人,每人每年收入1万余元。

  第三大支柱产业是种植业。该村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栽种苹果树的人较多,通过采用高接换优、苹果套袋等技术的运用使苹果的商品率得到了提高,收入也比较稳定。村里有20亩苗圃一处,200多亩木材林以上合计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去年以来,村“两委”引导村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已增到200多亩,为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

  强化设施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围绕村容村貌整洁的要求,该村“两委”精心规划农民新村,大力整顿村容村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新龙泉。

  美化村容村貌。该村组织人员对村内主要街道两旁一些有碍的堆放物、悬挂物进行了清理规范,在全村设立了6个垃圾点,对垃圾坚持定点倾倒集中清理,日清率100%,去年春季在村里投资2万元修排水渠400米,解决了生活污水乱倒的现象,在村里写出了整齐健康的宣传标语,净化了村容村貌。2000年以来,该村不断对村里的荒山荒坡进行了绿化,目前绿化率90%。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在原有5000余株风景树的基础上,又组织人员补栽了1500余株,加大了绿化力度,提升了村庄环境质量。

  精心规范,打造新农村。针对村民零散建房,既形不成规模,又不利于集中管理的问题,村委会精心规划选址,合理规划,在进村道路两旁建设了农民新村,目前全体村民修建了新房屋,全村80%的农户煮饭不用柴,而是用清洁卫生的液化气和沼气、电磁炉,村民生活方便,有利于环保。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先后投资8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的景观鱼池一处,新打机井二眼,投资近20万元建立了党员活动阵地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处。投资10万元拓宽重修了进村公路300米,村内道路实现了“户户通”,村委还为农民购置了面粉机,免饲料加工机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加强民主管理 倡导农村新风尚

  坚持民主管理。该村成立了治保会、民调会、红白理事会,负责协调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近年来,该村未发生刑事案件,有力地保障了村庄的和谐稳定。加大民主监督管理力度,把支部、村委班子成员的岗位责任目标公布于众,在醒目的地方建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村政大事和财务收支情况,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是村里的重大宜事,都要通过“一事一议”,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解决,群众公开监督,不搞暗箱操作,村民对村“两委”非常信任,干群关系和谐。

  加强精神创建。该村实施“孝德工程”,村干部和党员带头作表率,把是否孝敬老人纳入对党员干部的选拔、考核和民主评议的一项指标,同时村党支部选派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为文明新风监督员,专门纠正那些不孝敬老人的言行,劝解邻里矛盾纠纷,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文明和睦互助的良好风尚。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竞赛活动,在整个活动中,该村注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十星”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做到了争创有标准考核有依据,同时由党支部牵头,成立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评比小组,从严把关,认真评议张榜公布,接受监督,最后由党支部予以挂牌亮相,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同村人影响同村人,使村民能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目前全村100%的户都成了八星级以上的文明户。

  加强农民培训工作。该村投资2万元成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夜校,联系实际开展了学法、用法、懂法活动,加强了农民科技知识教育,农民环保知识教育,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该村制订了培训计划,认真落实学习制度,使每次培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散发宣传材料,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设环保专题及举办图片展览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村风民风大大改观,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