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森林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吉县紧抓政策机遇,坚持造林与护林同步,建设与管理并举,始终把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造管结合”特色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
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中,该县突出管护重点,创新管护模式,建立了集中管护、设施管护、自主管护“三管齐下”的综合管护体系。一是集中管护网格化。全县设立了16个天保站、32个管护点,组建了227人的护林队伍,从片区到护林员层层明确了管护区域和面积,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使责任区内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面实现了网格化管护无死角、零漏洞。二是设施管护规范化。该县投资340万元,新建太度、壶口、柏山寺、车城4个高标准天保管护站,总面积1000平方米,安装了太阳能、电淋浴,配备了电视、巡护摩托车、对讲机等,改善了办公环境。同时,启动了GPS巡护平台,为管护员、护林员配备GPS巡护手机146部,巡护得到了全面的监管,使管护更加科学化、实用化;新建立了4个重点防护区域视频监控点;规划实施了全县重点天然林、公益林保护区域拉网围栏177公里;制作了大型天保管护宣传牌200余块,覆盖了县境国道、乡镇道路、重点林区道路;为管护员、护林员统一制作了管护服装、袖章,配备了巡护组合工具、照明手电、望远镜等巡护工具。三是人员管理制度化。修改制定了《天保护林员考核管理办法》《天保站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天保站考核实施方案》等制度,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天保管护站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管护站站长主持,局领导参加,会后检查护林员日志,对护林员的考核由原来的一季度一考核变为一月一考核,每季度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护林员工资。四是管护培训经常化。每年至少组织管护员、护林员进行两次集中培训,2013年以来,局天保办、林政站业务人员定期到各乡镇组织培训16次,统一召集全县护林员,在县吉州学院进行林业法律、法规知识集中培训2次;联合县劳动局对全县管护人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考试合格的由市劳动局颁发消防专业能力提升证和森林消防员证。五是自主管护责任化。出台了吉县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鼓励村集体与林业庄园大户承包管护、自主管护,明确管护责任,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地调动了村集体和庄园大户参与天然林保护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126万亩,林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连续5年省级、市级天保现场会在吉县举办。该县也先后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一等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林业生态县、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三加三不减”先进县。(刘京健 冯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