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之乡宛如画
——来自吉县吉昌镇上东村的报道
临汾新闻网讯 冬季如约而至,走进吉县吉昌镇上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村美民乐、富裕和谐的新农村美景:宽阔平坦的道路旁,一座座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园依次排开;崭新的村民新居错落有致,位居村中央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每天健身娱乐和学习科技的好去处;不少村民拥有了小轿车,家家有了电脑宽带,一幅田园美、家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上东村位于吉县县城北6公里处,全村509户、1636口人。耕地面积5100亩,基本农田3400亩,其中已发展苹果面积3300亩,挂果面积3000亩,除果园之外,耕地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2014年,该村苹果总产量达495万公斤,产值2600万元。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硬件。该村围绕完善提质工程,重点改善村里薄弱环节,让村民过上了更加文明、舒适、便捷的生活。该村修建公路道路,铺设了1.5公里通村公路;投资32万元,硬化村巷道路20公里;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安装街巷路灯,从村口至村头1800米安装了48盏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安装了2盏太阳能路灯,全村实现了路灯全覆盖,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和广场夜间开展文体活动。栽植花草树木,修建了路边硬地埂2480米、花池2000余平方米;投资16万元从村口至村头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地埂栽植黄花菜4700株;主街道栽植月季、木槿、海棠、黄叶李4200余株,种植三叶草用籽55公斤;片区栽植柳树、云杉树100株,使上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配套文化设施,该村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修缮了村庄门楼,粉刷制作了忠孝仁义及村规民约36面文化墙,配套了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科技服务室、电视机、电脑、宽带、便民超市、保健站、卫生所,构建了与村民日益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活跃了起来。
保持干净整洁的长效机制是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软实力。为实现长效的美丽宜居示范村,该村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创新采用多项措施进行日常管理,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狠抓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村新建垃圾池10个,垃圾集中处理点3处,购买垃圾桶10个、垃圾清运车2辆、装载机1辆,完善了垃圾清运和处理机具设备;鼓励村民建设户用沼气清洁能源,用沼气做饭、照明,全村三分之一农户修建了户用沼气池;成立了专职环卫队,制定了“户定点投放,村收集清运”的环境卫生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严格遵守,环卫工人认真负责,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统一收集、合理处置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近年来,该村依托苹果优秀主导产业,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二三产业”,形成了苹果产业经济链,实现了苹果效益最大化。新建了8个苹果采摘园,1处大型农家乐,供游客采摘观光旅游;组建了果农技术协会和苹果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苹果冷藏气调库及苹果交易市场,为果农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苹果管理及新技术推广方面,注重树形改造、设施配套、精细管理、品质提升,统一整形修剪、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品牌管理,使苹果产量和果农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该村人的腰包真正鼓了起来。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开荒造地400亩,新栽苹果400亩。
目前,该村已成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全省科普示范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按照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目标要求,正在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杨文婷 王婧)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