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妈妈”
——记吉县东城乡小学教师张英贤
临汾新闻网讯 吉县东城乡小学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张英贤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30年来,她坚守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慈母一样呵护着学生,用心血和智慧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灵。
每次新学年开学,一年级的孩子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到学校寄宿上学,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约束,一时难以适应,会想家、想父母、想亲人。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小脸蛋上挂着的泪珠,张英贤心疼了。每天早晨,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穿衣、叠被、洗漱,中午、晚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睡着了才离开宿舍。她一日三餐都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饭,看他们是否吃得可口;遇到天冷或天热看孩子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孩子们小,扫地扫不干净,她就天天和孩子们一起扫地。总之,孩子们在学校的吃喝拉撒、饥寒冷暖、喜怒哀乐都时时牵挂 着她的心。
东城乡山头村离学校有十多公里,学生陈思阳的家就在这里。陈思阳父母离异,父亲还有犯罪前科,他只能随爷爷、奶奶生活。陈思阳从小缺失母爱父爱,性格孤僻,每次爷爷送来学校时,他都哭着不让爷爷走。张英贤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对思阳给以特殊的关爱,给他洗头、洗衣,给他打饭、充饭卡,给他买文具、衣服,辅导作业。不出个把月,思阳逐渐和她亲近了,性格开朗了,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冯义荣也是一个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单亲留守儿童,小时候因父母闹矛盾受到惊吓,一次上课时突然晕倒在地,口吐白沫。张英贤马上通知其爷爷奶奶,把孩子领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癫痫病。回到学校后,张英贤无微不至地照顾义荣,每天按时让他服药,并在心理上给以安慰。当她听奶奶说孩子看见别的同学都有妈妈也哭着问她要妈妈时,张英贤满怀深情地对小义荣说:“妈妈不在了,老师就是你的妈妈,你就叫我‘老师妈妈’吧。”孩子过生日,张英贤给他赠送了精美的礼物,孩子激动地接过礼物,含着热泪叫了一声“老师妈妈!”
杨悦从小性格懦弱,上课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不敢回答问题,成绩一直上不去。张英贤把家长请到学校,问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妈妈眼里噙着泪花说,孩子从小就是这样,不愿和别人玩,别的孩子也不愿和她玩,她担心孩子的性格以后会越来越自闭。了解清楚情况后,张英贤安慰孩子妈妈说:“你不用担心,咱们共同引导孩子,回归健康阳光的生活。”课堂上,张英贤尽量从杨悦身上找闪光点鼓励她。回答问题时孩子声音小,张老师微笑着鼓励她说:“今天杨悦同学回答问题很准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一段时间下来,杨悦身上的变化很大,脸上渐渐有了灿烂的笑容,学习积极性高了,愿意和大家交流了。
张露过去有拿别人东西的毛病。有一段时间,几个孩子接连向张老师反映,说铅笔丢了。经过调查,张英贤在张露的书包里找到了那几个孩子的铅笔,但她并没有训斥张露,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张露,要让大家喜欢你,一定要改掉身上的毛病,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老师相信你。”张露听后郑重地点点头。回去后,她把拿走的铅笔一一还给了同学,并诚恳地道了歉,从此再没有出现这种行为。
去年,张英贤建立了“爱心妈妈”微信群,经常把孩子们在校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的照片、视频发给家长,与家长一起感受孩子成长进步的喜悦,征求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家长的依赖。微信群成了她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英贤的辛勤培育下,全班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变好了,自立能力提高了,热爱关心班集体了,尊敬老师有礼貌了,学习刻苦进步了。看着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面孔,看着干净整洁的宿舍、教室,张英贤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丝丝的。
辛勤地付出换来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张英贤连年被评为全县模范教师和优秀班主任。面对荣誉,她淡淡一笑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要继续努力,为‘人民教师’这个称号添上靓丽的光环。” (张立忠)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