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人祖文化②
冯彦山
走下神坛的女娲伏羲
以往,女娲、伏羲均以神话人物而名世。但是,吉县境内,人祖山南麓的柿子滩2.5万至1万年的古人类遗址,以及人祖山中水獭坪、造化坪的同期遗址却颠覆了这一认识。
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细石器、新石器和发现的娲羲岩画岩刻、人祖庙娲皇内出土的距今6280年被明代人标记为“皇帝遗骨”的古人骨殖,使不少研究者得出结论:人祖女娲伏羲是人不是神,他们的部落确曾于万年之前在人祖山区域生活。
“洪水齐天”的科学解释是,在暖冰期,第四纪冰川消融,致海平面大幅上升,人类在遭受重创后,被迫迁往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地。人祖部族应是此时幸存的人类。
兄妹合婚的真正历史,实是女娲、伏羲两个部族的远缘杂交。有专家考证,伏羲部族最早生活在黑龙江流域,为躲避冰期高寒,逐渐向内陆迁徙。这个部族以鸟为图腾,且崇拜太阳。当其中一支流徙至人祖山区域时,与势力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女娲风姓部族展开了争斗,而后融合为一体。这体现在伏羲岩刻中那幅“蛇鸟交合图”上。蛇鸟纠缠一处,生动地体现了两个部族从斗争到融合的过程,也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龙凤呈祥”图。由于远道而来的伏羲部族归顺了女娲部族,类似今日之“入赘”“倒插门”,故改姓女娲之风姓,故《帝王世纪》曰:“女娲氏,风姓”“庖牺氏,风姓也”。后世便讹传为“兄妹合婚”。女娲伏羲两个部族的联姻实现了族内婚向族外婚的转变,为后代成婚建立了标准,故有人祖“始置婚姻”之说。
族外婚使女娲伏羲部族的子孙体格和思维水平得以突飞猛进,人口增殖速度加快,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双丰收,从而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大门。
在此,顺便讲一下“风”姓之来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曰:“河水南经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这段话说明,因为有“众风之门”,即如轮之穴(俗谓之风洞),因此山名风山。女娲部族居于风山,故以山名作姓,为风姓。姓氏学者公认,风姓乃中华第一姓,由风姓为宗,开枝散叶,产生出了后世的庞大姓氏群。所以人祖山亦为中华姓氏之根。
经学者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力研究推动,人祖文化的内涵逐渐清晰丰富,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1、人祖开创了中华婚育文明。
原始人类实行族内乱婚,凡男与女皆可交媾,因此导致后代逐渐退化,人口少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生存与发展。女娲抟土造人故事,已显示原始人类希望不经近亲交合而生育子女的愿望和对族外婚的渴望。一旦女娲伏羲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部族结合、人口迅速增加、生存状态改善之后,无血缘婚姻便成为规则而延续至今。可见人祖在婚姻制度上的开先作用。
2、人祖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
早期人类以采集为生,后又学会了渔猎,再后又学会了畜养(牧)及农耕。这一切,在典籍记载中都归功于人祖。《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而柿子滩,人祖山发现的石器,如石磨盘、石磨棒等,为其开始原始耕作提供了依据。
3、人祖开启了中华历法八卦文明。
由于原始农耕的产生,需要厘定四时,依季节而播种、收获,这就需要历法。历法的获得离不开观测天象。女娲岩画中,女娲头顶七点,脚下六点,已被确定为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者,人祖山的区位正处于河洛文化诞生地的最中央,最利于观天测斗,因此完全可证,人祖在人祖山制定了最早的不成文历法。在观天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八卦,诚如《易系辞下》所言: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八卦不仅与历法相关相通,而且其中蕴含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互相转化”等原始哲学思想,使之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生命力至今旺盛不衰。
4、人祖开启了中华祭祀文明。
女娲伏羲时代,人类并无科学概念,认为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皆由冥冥之中的神灵或祖先之灵所左右,所以敬天崇祖观念十分浓厚,把对天对祖的祭祀视为大事,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样。前代女娲的神像(岩画)除了记功之作用,便是用于祭祀。“不知始建于何年何月”的人祖庙、娲皇宫内的“皇帝遗骨”都是祭祀对象,故而专家认定,“人祖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场所遗址”,对人祖的祭祀甚至涉及域外,娲石题刻便有宋代“元丰八年……西夏王……奉缶”于人祖庙祭祀的记载。中国的祭祀活动在2.5万年至1万年前便由人祖在人祖山启动,这是可以确定的事实。
5、人祖开启了中华饮食文明。
采集、渔猎及农事、畜养,使古人类获得了足够食材;人祖又学会了保存和制造火种。《绎史》载:“伏羲神于伯牛,钻木取火。”这便为人类改生食为熟食准备了条件。《汉书·律历志》:“帝太昊(伏羲)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也,故天下号曰庖牺氏”。唐司马员《补三皇本纪》;伏羲“取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饮食的改善,不仅强健了人类的体魄,而且极大提升了人类的智力。由此可知,伏羲又称“庖牺”与饮食有关,他理所当然是中国最早的饮食文化的开创者,当之无愧的“食神”。
此外,柿子滩的岩画和出土的蚌类饰物,以及古书记载的“伏羲作琴作瑟”“女娲作笙簧”,也可说明人祖已开始了艺术活动,具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精神生活已达到相当高度。
以上便是我们对人祖文化的梳理,简言之,就是将人祖女娲、伏羲在人祖山区域的贡献、功绩做了个简要总结。有鉴于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人祖山区域是中华文明的一方发祥地!(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姚建